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咸宁碧桂园温泉大智慧——读彭程散文集《在母语的屋檐下》 真性情-时代报告编辑部

大智慧——读彭程散文集《在母语的屋檐下》 真性情-时代报告编辑部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查阅2016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题时,看到其中“阅读理解”一篇题为《在母语的屋檐下》的文章,仔细阅读,很是喜欢。前些时,又得到一本以此文作书名、由线装书局出版的散文集,如获至宝。工作之余,时时翻阅,徐砺寒夜深人静之时,沉下心来,细细品读,心灵的感动油然而生黄勇杀人案。书中写生活,绘山水,谈人生,话友情,忆故乡,怀往事,叙思念,抒胸臆,感情真挚,视角独特,内涵深刻的儒雅气质跃然纸上。我想,之所以能够写出这样真性情大智慧的一篇篇文章,源于作者彭程植根于对生命的感悟、人生的理解和道德的追问。
看似平常最崎岖,细微之处见真情
《在母语的屋檐下》通过平常的小事,忠实于内心真切感受的情感表达,在捕捉生命中感人的细节中,写出了关于人生、亲情的大文章,读起来总是让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彭程的真情流露是从家出发的,由对父母的爱延伸开来,渐次推及亲戚、朋友、同事、同乡等,最终升华为对祖国的深情。
《招手》《对坐》《父母的房间》《远处的墓碑》立足于日常细事,情感生发于生命的原点和伦理的基点祁可欣微博,通过自身的生活体验触碰到了读者内心深处的痛点,一种思念的情绪油然模糊读者的眼眸。《招手》写与父母比邻而居,问安的方式却是每天清晨在厨房准备早点时推开窗户,向正在楼下院子里散步的父母招手,“招手”便有了意味深长的意义。《对坐》写与父亲在沙发上对面而坐时的心理活动,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父母日渐衰老,面对时光飞逝又无可奈何的苍凉和无助,让人动容。《父母的房间》写父母经历了一辈子的酸甜苦辣,通过居住条件的改善,表达了对父母的孝心和对兄弟姊妹的亲情。《远处的墓碑》记述岳父生前的种种往事和笑貌音容,描写了安放骨灰的情景被迫谈恋爱,笔触自然细致,感情深挚,让人感受到亲人离世,“悲痛将随着时光推移逐渐减弱,而缅怀、追忆会在心中年复一年地叠加”。
《返乡记》记述陪父母一起回老家的情形,小姨家、大舅小舅家的近况;给爷爷奶奶上坟,没有儿子的二姑生活得很幸福,表姐做的家常菜让人想到童年时光,以及和同学相聚聊天等等,正所谓亲情所致、情意浓浓。《回乡四章》记述回岳父老家的一些事,奶奶(老婆的姥姥)生前的不容易,岳母的传奇人生,梅姨家人的不幸,兰姨节俭苦难的一生,岳父给母亲祭坟,字里行间充满着对逝者深深的怀念和对乡里亲人生活艰辛的无限同情。《身边的人们》记述同事关系是不需要为了某种目的而人为地拔高就让人相信美和善的力量的;同学的感情,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对生命中那段最美好时光的怀恋;同乡则天然地具有一种情感黏合剂的效果。《悼念乔福山先生》通过追忆老乔的人生经历、工作作风、为人处世、创办《书摘》杂志等,表达对故人的哀思,对生命脆弱无常的感叹。《小周》通过对钟点工小周不屈服于命运的拼搏精神,有感于她的善良为人、生活态度,反映一个普通人生活的不易,言辞之中充满了对她的尊敬和爱怜。
《在母语的屋檐下》表达作者对母语的坚守北京辉子爷,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沉淀,对母语的忠诚和热爱。正是出于对母语的热爱、虔诚和信仰,抵御西方文化中心话语的侵蚀,使散文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既坚持不为时尚所左右的精神定力,又兼备精神观念与艺术理论的现代性,迸发出文化自信的魅力。《且认他乡作故乡》从见到一法国金发碧眼男子在阳朔娶妻生子、安家立业姚尚武,引发对故乡的思索,并由对家乡的思念生发出对祖国的眷恋,“心灵所萦系的地方,无疑便是故乡了”。《大树上的叶子》中,彭程把祖国比作大树,自己就是大树上的一片树叶,这种对祖国的爱跃然纸上。“亲爱的祖国!你是我的根本,是我的倚仗,是我时刻念兹在兹的亲人,是我永世不离不弃的家园。”
腹有诗书气自华,自然之中有美意
彭程的散文是寓情于景的,在美景的描绘中浸润诗华候勇老婆。作者将思想清晰、文字放达、诗意充沛、情感深沉的散文结构通过情景交融的诗画呈现出来,从乡野到都市、从内地到边陲,从国内到国外,从人文景观到自然风光,可谓篇篇精彩纷呈,字字掷地有声,处处美不胜收。
《童年乡野》《印度行脚》《行走京城》所写内容是极富对比的了。《童年乡野》充满了童趣和情趣,勾起读者对乡村童年天真烂漫的无限回忆与遐想。“田野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幻深深烙上了童年梦想的彩色;“河流”在捉鱼、灌溉、游水嬉戏和神秘传说中展示童年的纯美;“树和树林”中大树是威严而德高望重的老人,村口树下是全村的公共空间,榆钱、槐花、桑葚、杜梨果等美食,树林里的鸟叫、蝉鸣、鬼故事、捉迷藏都充满童趣。《行走京城》则是另一番景象,无论是时光的变换还是空间的差异,都有别于童年和乡村束手无策造句,让人感受到成长后的责任担当。从在未名湖、圆明园、海淀书店的徒步流连,到骑车追寻陶然楼阁、琉璃厂街和大栅栏商业的遗风流韵,再到驱车前往东西南北城、鸟巢国家大剧院丰台世博园等。在出行方式的流变中,让人感受到30多年中北京的巨大变化。《印度行脚》描写了印度曾经的辉煌历史和没落封闭的现状,贫穷潦倒的生存状况和妄自尊大的井蛙心态,悠久的文化遗迹、自然风光混合于愚昧落后的风土人情和宗教信仰。彭程深切体会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范石钟,并油然产生出一种民族自豪感。可是,“在印度,感觉时光仿佛倒流了至少十几年”。
《漫步水乡银都》《廿八都》《洪雅观水》可谓一气呵成,描写中国极富韵味的特色小镇人文景观之美。《漫步水乡银都》描写新华村古朴典雅的建筑、幽静的院落、幽深的小巷、清澈的泉水、美丽可爱的白族姑娘、能工巧匠的手艺,展现小村的安逸、幸福、和谐,展现出云南白族村镇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廿八都》描写廿八古镇的古老历史、繁荣的经济文化、古建筑多样纷呈、文昌阁彰显的崇文理念、多样文化融合发展的独特景象,环境、人与生活的和谐仿佛水乳交融,展现浙西小镇徽浙赣闽文化汇聚的特有人文景观之美。《洪雅观水》描写柳江古镇的那一份宁静、温婉和悠闲,对来自喧嚣都市的游客,肯定会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变与不变,短暂和永恒,经由某个媒介而结合在了一起,展现川西小镇不会被轻易剥夺的自然和文化结合之美。
《在“授农初地”》《韭菜坪记》《龙虎山写意》《明月映宜春》《哈尼梯田》《在生长松茸的地方》《幸福的蓝火焰》通过劳动者改造自然壮丽画卷的铺展,歌颂中华民族各阶层群众的劳动之美。《在“授农初地”》描写蚕丛和鱼凫的后裔在古代巴蜀农业文明的发祥地开展特色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各县区群众生机勃勃、富足安宁的鲜活画面。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美和幸福的源泉。《韭菜坪记》描绘的是贵州韭菜坪美丽的风光、动人的民俗、大自然的原始朴拙之美。《龙虎山写意》描写龙虎山水之澄澈透明毒吻面具银魔,山之千姿百态,许由的人格魅力,龙虎山悬墓群的神秘,张道陵天师道的传奇是人类智慧之美。《明月映宜春》描写月亮山之美,月亮山的美丽传说,宜春充满了诗情画意,月亮的主题在这里得到了汇聚。《哈尼梯田》描写哈尼梯田美得如诗、如画、如梦、如幻,有韵律、有节奏、有色彩,展现哈尼族人民的创造之美。《在生长松茸的地方》通过描写生长松茸的地方,展现改革开放后山区群众的生活之美。《幸福的蓝火焰》通过对南疆阿图什市天然气疏通“利民工程”带来环境的改善,阿图什葡萄的甘甜是南疆人民的幸福之美。
人情练达即文章,简约之下藏真谛
德国学者温格尔说:“文学作品不是把哲学知识转换一下形式塞进意象和诗行中,而是要表达一种对生活的一般态度。”彭程的文章因为有了哲学内涵而超越一般作品的深度和厚度,他以哲学家的深邃,在对电影、照片、绘画、诗和其他文学作品的欣赏中,用文学的笔法表现所写对象的本质与真谛,让人在欣赏作者的感悟中,受到心灵的涤荡。
《连续》是对时空存在形态的反思。彭程认为,连续首先是一种时间的维度,是在此刻中含有过去,是现在成为孕育着下一个时辰的种子。连续能够带给人的是安稳和从容北宋枭雄,是一种值得信赖可以托付之感顾准扮演者。同时,连续也体现了大自然最为本质的节奏和韵律。作者也对变化成了当下最为突出的特征表现出内心的担忧,他是支持变革的,但是他担心由于我们的颂扬革新致使变化本身便成为价值,而内容却无人问津。作者提出把连续作为一种神祇加以供奉,这样便能够使自己变得更有定力,更能接近那些永恒、坚固的事物。
《第七只眼睛》和《瞬间的收藏》是对现代艺术表现形式电影和摄影的反思。当电影成为人们睁开的第七只眼睛,它以一种近乎奇迹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一切,时间和空间的屏障都被撤除,今古可以瞬间往复,异域随时能够穿越,现实和想象变幻莫测,别人的故事与生活尽收眼底。因为电影,我们提升了灵魂的容量和质地,人变得坚硬而柔韧,温暖而悲悯。《瞬间的收藏》展示出摄影艺术的辩证法,选择和舍弃、对准与推开、强调与忽略、瞬间和永恒如影相随金民锡。彭程感叹,因为单纯而深刻,因为片段而完整。瞬间借由镜头的捕捉和定格,便获得了永恒的特性。同时也反思,技术的滥用导致方便了过程,却伤害了结果。
《苏东坡的旷达》和《自由在呼唤》是彭程在阅读苏东坡和陶渊明、袁中郎等的作品中获得灵感,通过他们的作品反观其人生态度,充满启发和反思。苏东坡面对贬谪之地一次比一次遥远,境遇一次比一次难堪,他仍然平静坦然,随遇而安,永远是那么乐观,努力要从苦涩中品咂出一缕甘甜。苏东坡这种达观、健旺、豁朗的精神世界背后魏嗣,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智慧和乐天知命的襟怀。陶渊明弃官归隐是在追求无比珍贵的心灵自由,而非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名垂千古等主流价值观,寻找到了一种最适合自己的生命方式。明代苏州吴县县令袁中郎七次递交辞官申请,方得获准,欢快之情溢于言表。彭程感言: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价,关键是自己认为是否值得,而这又取决于对生命意义、生命价值如何理解。陶袁选择了亲近自然,他们使自己的心灵获得解放的同时,更是把一种人生美学撒播到了众多灵魂中。
《阳光灿烂的日子》展现出西方不同艺术家对光的不同感悟。超现实主义诗人埃利蒂斯的诗韵就在那个被光明统治的巨大疆域,一个阳光遍地的乐园。“光明象征了精神世界中的高贵价值,那是人类理想的精神实质。”雷诺阿的作品则是室外阳光下尘世生活的欢乐,阳光是自然加入的重要角色;莫奈的作品表现的是更为强烈的阳光,他用爆裂般的阳光模糊了物体的边界。相比之下,毕沙罗和西斯莱的作品对阳光的描绘要更为细致和审慎,与其他事物相比,阳光只是访客。梵·高的笔下,炽热的阳光成了生命存在的否定性因素,梵·高的伟大和悲剧,都在于他内心深处有个炽热的光源。他焚毁了自己,却给艺术的世界留下了巨大的光亮金陵十二君。彭程感慨:一切美好的、令人向往和留恋的事物的存在,只有以阳光作为背景王海剑,才是一种极致状态。《永远的肖邦》表达作者对西方音乐的感悟。肖邦诞辰200周年的“肖邦年”,肖邦的气息流荡弥漫,无处不在。肖邦音乐也印证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作者慨叹生命短暂,艺术永恒。肖邦不会老去,他的音乐将会洒向一代代人们的心灵。
掩卷而思,彭程的文章出于对美好人间的珍爱,情不自禁地从骨子里激越出内心深处的诗意咸宁碧桂园温泉,在娓娓道来中寄予深沉的蕴涵,充分体现了真情与睿智、诗性与哲思充分而又浑然的交融。他跟随自我内心的感悟,将世故人情融入细节,将对祖国的大爱融入生活和美景的创造,将对各种艺术的欣赏融入反思,把对世界的爱用我们的母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彭程的著作是属于文学的,也是属于美学的,更是属于哲学的。正如泰戈尔所言“旅客要在每个生人门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门,人要在外面到处漂流,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此时,我仿佛也敲开了自己心灵的家门,找到了自我——《在母语的屋檐下》,真性情,大文章。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68 2017 08 05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