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寿光二中大巴山:自然人文皆称奇-阿拉善SEE西北项目中心

大巴山:自然人文皆称奇-阿拉善SEE西北项目中心
在大秦岭中,大巴山是相对独立的东南板块。大巴山所建构的自然与人文画卷,富有神秘而传奇的色彩。

从卫星影像图看,大巴山山域之北、东,皆为汉江环绕,大巴山山域之西、南,则为嘉陵江和峡江环绕。大巴山的西南域是汉江与嘉陵江的分水岭,大巴山的东北域是汉江与长江峡区支流(梅溪河、大宁河、神农溪、香溪河、黄柏河、沮漳河)的分水岭。

在卫星影像图上,还可以清晰看出,自西向东,大巴山有两条明显的带状区域,分别称之为“米仓山走廊”和“大巴山弧曲”。在米仓山、龙门山、四川盆地三大板块交接地带,一条东西走向的狭长“凹槽”,即是“米仓山走廊”。走廊前段在嘉陵江左岸,起点在清水河上剑阁县的下寺镇,一开始走向东北,经广元利州区折向东南,经广元昭化(元坝)区折向正东,经旺苍、南江、通江,直至伸进大巴山弧曲,抵达镇巴县三溪镇。这条南北宽约5公里,东西绵延约200公里的“米仓山走廊”,比较清晰的勾画出米仓山的地理范围。在米仓山之东即是“大巴山弧曲”:一条的宽约40公里,长约400公里的弧形地带。“大巴山弧曲”的大致范围:从西乡县中部起步,以西南-东北走向的牧马河干流为起点,在起步阶段以南向为主,经镇巴县、万源市折向东南,经紫阳、城口、岚皋、镇坪、巫溪再折向东,经竹溪、竹山、神农架、房县、保康、南漳,直达汉江之滨——古城襄樊。从地理单元来说,大巴山即是由米仓山、大巴山弧曲,及其邻近的沧浪山、武当山、神农架、荆山构成。

在“米仓山走廊”的前段,清水河、白龙江、嘉陵江三条河流交汇地带,也是大巴山与大岷山的过度地带。同时,也是巴文化与蜀文化的结合部,素有“巴蜀金三角”美称。蜀王杜尚(开明氏9世),封其弟杜葭萌建国于此,史称苴国,也称葭萌国(都邑古土费城,即今广元“昭化古城”)。至开明11世,苴国与巴国交好,以至于要联巴抗蜀。然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一举歼灭苴、巴、蜀三国,在苴国治地置葭萌县。三国时期,刘备改葭萌县置汉寿县。西魏改黎州,后再改利州;至明代,一直为州、府、郡、路首府。为显“德威广播,疆土广大”,元代改利州为广元,并将“川陕行中书省”由咸阳迁至广元。北宋,以宋太祖钦赐“昭示皇恩,以化万民”之意,改称昭化县。昭化古城是国家4A级景区,有“古城活化石”之称。昭化古城保留着唐虞以来4000余年的历史记忆。特别是青铜石器、船棺墓葬、秦陶汉砖多有发掘;秦葭萌古城遗址清晰可辩,汉代古城墙,明清古城门、八卦井、龙门书院等古建筑保存完整。三国遗址大量呈现,古驿道、葭萌关、费祎墓、武侯祠、费敬侯祠、战胜坝、天雄关、牛头山、姜维井、桔柏古渡、关索城、鲍三娘墓等,并由此展开南北轴向的“三国文化走廊”。

米仓山是大巴山的“西域”。米仓山与狭义秦岭紧密相连,其间并无明显自然边界。以山脉走向而论,可以勉县定军山镇至宁强县阳平关镇一线,作为米仓山与狭义秦岭的分界线。米仓山与狭义秦岭的分界也是大巴山与狭义秦岭的分界。这样以来,宁强县城即在大巴山山域,汉江河源玉带河-南河,也在大巴山山域。西乡县境内的牧马河,镇巴境内的巴河(源)构成了米仓山的东部边界。由东向西,米仓山升起了三大峰区:第一大峰区,即石马山峰区,位于南郑、旺苍、南江三县交界地带。主峰石马山(黎坪森林公园内),海拔2312米。其西南支脉东古城山(2073米),西北支脉营盘山(2181米)、雷音寺(2508米),东北支脉熊头岩(2169米)、后河山(1851米)、帽盒山(1822米)。石马山峰区构成嘉陵江支流东河(阆水)与汉江支流漾家河、濂水的分水岭。第二大峰区,即红山峰区,位于南郑、南江交界地带。主峰红山,海拔2367米。其西支脉光雾山(2507米),北支脉龙头山(2291米),南支脉铁船山(2468米)。红山峰区是汉江支流冷水河与嘉陵江支流宽滩河(阆水)、小巫峡(南江)、碑坝河(大通江)的分水岭。第三大峰区,即光头山(水岩)峰区,位于南郑、城固、西乡三县交界。主峰光头山(水岩),海拔2459米。其西南支脉大猫儿山(2326米),西北支脉跑马梁(2044米),东支脉上黑山(2181米)。光头山(水岩)峰区是汉江支流南沙河、堰沟河、牧马河与嘉陵江支流渠江(大通江)之后河、巴河的分水岭。

石马山是米仓山“第一峰区”,也是米仓山“第一文化高峰”。石马山的西北向支脉,一直延伸至汉中盆地西缘,在汉江(沔水)南岸隆起秀峰十多公里,如游龙戏珠。“十二连山一颗珠”。所谓“一颗珠”即是“十二连山”的主峰定军山(海拔833米)。三国故事中有“得定军山则得汉中,得汉中则定天下”的说法。在定军山之南,有一锅底形大洼,即三国时“可屯万兵”的“仰天洼”。而在山北的沃野田畴,即是当年诸葛亮大布“八阵图”、设“督军坛”的武侯坪,也是黄忠大战夏侯渊的古战场。在定军山山腰,有中开一缝的大石,名曰“挡箭牌”。建安廿年(公元215年),曹操击败张鲁,平定汉中,并派大将夏侯渊、张郃留守。刘备进兵汉中,老将黄忠首先于天荡山击败张郃守军后,经法正指点,夺定军山“挡箭牌”,形成居高临下之势,并一举击溃夏侯渊守军。由此,刘备夺得大半个汉中,并成为后来“北伐根据地”。诸葛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后来,在定军山下,汉江南岸有武侯墓,北岸有武侯祠。如今,又打造出“诸葛古镇”。

石马山向北伸展出熊头岩、后河山、白果寨(1423米)支脉,一直延伸至汉江岸边,即是历史上名声显赫的梁山(1094米)。梁山与定军山隔河漾家河对望。梁山三面环水:西为漾家河,东为濓水河,北为汉江干流,且有褒河由北向南迎着梁山扑向汉江。从卫星影像图上看,梁山是漾家河与濓水河的分水岭,也是横亘勉县与南郑县之间的“山梁”。于是,得名“梁山”,名副其实。古人曾分天下为“九州”,西南之州即是“梁州”。这梁州之“梁”,即来自梁山之“梁”。曹魏景元四年(263年),蜀汉亡,置梁州,治所在今勉县旧州村。至晋时,梁州治所东迁南郑。梁州的地域辽阔,大致包括今陕西秦岭以南,四川青川、江油、中江、遂宁和重庆壁山、綦江等县以东,子午河、任河、大溪、分水河以西,南至贵州桐梓、正安等地。后来,置州越来越多,梁州辖境渐小。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天子避朱泚之乱幸梁州,改梁州为兴元府,位同京都长安。“梁州”一词由此淡出人们视野。然而,21世纪以来,因一处古人类遗址——龙岗寺遗址发掘,梁山再次进入人们视野。梁山(龙岗寺遗址)是一部厚重的大书,承载着跨越120万年的人类史诗。它涵盖了旧石器遗址、新石器遗址、汉代墓葬群、龙岗寺宗教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五大部分,文化内涵之丰富,分布之密集,序列之完整,超乎想象。所具有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非同寻常。2006年,国务院公布龙岗寺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国家文物局将龙岗寺遗址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石马山峰区是嘉陵江支流东河(阆水)的重要河源区。东河,古称阆水。阆水二源:西源称西河,上游八道河,源于南郑县黎坪国家森林公园内石马山西麓七眼泉。在河源区先向北流,转而向西,继而转头向南,实现180度大回转。在陕西境内先后称八道河、黄沙河、毛坝河,出陕境后称盐井河、西河,至旺苍县双汇镇与东源合流。东源上游宽滩河,出自南郑与南江两县交界的红山,向西流经光雾山镇,入旺苍境折向西南,至双汇镇与西河合流后,一路向南,至阆中注入嘉陵江。阆中是拥有2300多年历史的古城。历史上,巴国曾建都于枳(今重庆涪陵),后受楚国挤压,迁都至江州(今重庆渝中),再之后沿嘉陵江北上,先建都垫江(今重庆合川),至战国时代迁都阆中。也就是说,阆中是巴国最后的都城所在。巴亡国后,秦于阆中置县。至东汉,分巴郡为“三巴”(巴郡、巴西郡、巴东郡的简称),阆中是巴西郡治所在。三国时,张飞任巴西太守,驻阆中7年(公元214-221),曾率精卒万人打败张郃3万人进攻。在为关羽复仇东进伐吴前夕,张飞被部下范强、张达所杀。阆中古城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拥有张飞庙、永安寺、五龙庙、滕王阁佛塔、观音寺、巴巴寺、大佛寺、四川贡院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邵家湾墓群、文笔塔、石室观摩崖造像、雷神洞摩崖造像、牛王洞摩崖造像、红四军总政治部旧址、华光楼2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阆中、昭化、奉节、荆州、襄阳,皆是大巴山之三国古城。

米仓山第二峰区(红山)、第三峰区(光头山)分别是嘉陵江支流南江、大通江的河源区。南江与大通江在平昌县合流后,称为巴河、巴水。巴河在渠县三汇镇纳州河(来自达州之河)后名曰渠江。渠江过渠县,一路向南,流经世纪伟人邓小平的故乡——广安市,后于重庆合川区注入嘉陵江。渠江是嘉陵江左岸最大支流,也是由“三秦”通往“三巴”的重要走廊。

“三秦”原本是秦国故地的简称,因项羽将秦地分封给三位秦军降将而得名。“三秦”一词,源自秦末汉初。大概在400年之后,东汉末年,出现了“三巴”。秦在巴国故地置巴郡,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将巴郡“一分为三”,置巴郡、巴西郡、巴东郡。巴郡以今重庆市为中心,巴东郡以今奉节县为中心,巴西郡以今阆中市为中心。后来,人们将三郡合称为“三巴”,用以指代巴国故地。“三秦”在大秦岭之北,“三巴”在大巴山之南,由“三秦”入“三巴”,须翻越莽莽大秦岭。毫无疑问,米仓山西域的金牛道是进入蜀国蜀郡的主干驿路,而不是进入“三巴”的便捷途径。鉴于此,古人开辟了米仓道。米仓道起于南郑,过米仓山入南江县,再往南入巴中,沿巴河南下江州(重庆),或经蓬州(蓬安)顺庆(南充)下合州(合川)抵江州(重庆)。《南江县志》记载:隋大业三年,因此道交通便利,难江(南江)划属汉川郡。又云:有张飞碑,其文云“飞率精卒万人,大破张郃於八礞,立马勒铭,弃马缘山,与麾下十余人从米仓道退还南郑”。唐代,米仓道一度设驿站,辟驿路。

米仓道已是“三秦”入“三巴”的捷径,但还是满足不了杨贵妃吃荔枝的需要。中国历史上有过两个“因笑倾人国”的大美女。第一位是“褒姒”。周幽王为博得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由此埋下祸患,导致西周终结。“因笑倾人国”褒姒排一位,杨贵妃排第二。褒姒故乡在汉中,不喜言笑的原因是思念“小时候的味道”。杨贵妃之笑,竟然也是因为“小时候的味道”。年幼时,杨贵妃曾在忠州(今重庆忠县)生活。这一地代出产荔枝,杨贵妃习得“食荔枝”每至夏日,杨贵妃因想吃荔枝而愁眉紧锁。然而,荔枝“若离本枝,一日则色变,二日则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长途运输,如何保鲜是最大问题。这时,唐玄宗“三千宠爱在一身”,为让杨贵妃吃到新鲜荔枝,下令自涪州(今重庆涪陵)置专驿直通长安。《新唐书》载:“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到京师。”所谓“置骑传送”,就是开辟驿道,接力传递。这里的驿道,即是有名的荔枝道——由涪陵(妃子园)直达大明宫。荔枝道的北段,借助原有的子午道,新修的南段,也即是巴山一段。基本路线是:涪陵起步,经垫江、梁平、大竹、达州、宣汉、万源、镇巴、西乡,接子午道。《洋川志》记载:“杨贵妃嗜生荔枝,治驿自涪陵,由达州取道西乡入子午谷至长安才三日,香、色仍未变”。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由此,荔枝得来“妃子笑”之名。也许,正是这笑声引来了安禄山叛军。杜牧《过华清宫》:“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好端端的大唐盛世,竟由此灰飞烟灭。

米仓山是著名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所在。1932年冬,张国焘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进入米仓山,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成立中共川陕省委和苏维埃政府,范围包括23个县政权,约六百万人口。红四方面军由1.6万人扩大到8万余人。阆中县1.9万人参加红军和地方武装组织,1.1万人随队长征。历次革命战争中牺牲的阆中籍红军战士7500多人。南郑地下党组织积极配合红军开展地土地革命,建立红江县和北县两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组织,留下中共陕南特委旧址,陕南军委旧址,碑坝石刻标语群,坝溪红江县第五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以及陕南战役的奇袭猫儿洞,巧夺蟒蛇滩等战斗遗址。

毗邻米仓山的是大巴山弧曲前端山域——巴山林。巴山林——西乡、镇巴两县交界地带一系列山体的总称。由西向东,分别是马耳长、祁家梁、八桂梁、二道坪、尖山坪、青岗坪、黄杨岭、观音岩、黄泥坡、杨家山、杉树坪、星子山,最高峰箭杆山(2533米)。这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山脉,呈东西向整齐排列,如同山林一般,得名“巴山林”。习惯上,人们将巴山林视为米仓山的一部分。事实上,巴山林是大巴山弧曲的起点。因而,本文将其单独列出。巴山林是汉江支流牧马河、泾洋河、富水河,以及任河(渚河)与嘉陵江支流渠江之大通江的分水岭。巴山林的大部分山域在镇巴县。2016年底,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宣布:在巴山发现世界最大天坑群。在四个镇(宁强县禅家岩镇、南郑县小南海镇、西乡县骆家坝镇、镇巴县三元镇)6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天坑49个,其中超级天坑1个、大型天坑17个、常规天坑31个。位于巴山林之中的镇巴县三元镇,天坑19个,其中圈子崖天坑最大口径520米,最大深度320米。无疑,这是巴山林创造的自然奇观,也是巴山林献给人类的厚礼。

在大巴山弧曲上,与巴山林链接的,分别是北支大巴山(狭义)和南支观面山。观面山是重庆城口、开县与四川万源、宣汉交界地带的一组山脉,一般海拔1300-1800米。万源市境内八台山,地貌8层梯级递降,主峰海拔2348米。观面山中支折向东南,因其尾脉数支,如瓜蔓延展,名曰瓜蔸山。观面山与川东平行岭谷相连接,构成汉江支流任河、嘉陵江支流渠江之州河,以及长江峡区支流(小江、汤溪河、梅溪河、大宁河)的分水岭。与观面山相接的川东平行岭谷,由30多条北东向平行山脉与河流排列而成,自西而东分别是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铁锋山、木历山、挖断山、观面山、精华山、方斗山等。川东平行岭谷,背斜成山,向斜为谷,是典型的褶皱山,被视为“中国地质研究的天然标本”。

狭义的大巴山,创造了中国自然地理传奇——鸡心岭。在陕西紫阳、岚皋、平利、镇平,四川万源,重庆城口、巫溪、巫山,湖北竹溪、竹山接壤地带的山脉,即是狭义的大巴山。这里是中国自然地理的腹心,其“腹心的腹心”即是“鸡心岭”。中国版图宛若雄鸡之状,而这里是“鸡心”所在,人称“鸡心岭”。鸡心岭“一脚踏三县”:巫溪县、竹溪县、镇坪县。鸡心岭“一脚踏三省”:重庆、湖北、陕西。鸡心岭“一脚踏三区”:西南、西北、华中。1996年,在鸡心岭上,国务院竖立界牌标桩。在鸡心岭三省政区交汇处,由镇坪、竹溪、巫溪三县政府立一牌,上书“中国自然国心--鸡心岭”。鸡心岭建筑牌楼,南向横额:通衢雄关。楹联上联:山舞银蛇蜀道天堑变通途;下联:岭驰铁骥秦塞旧貌换新颜。北向横额:乾坤浩荡。楹联上联:云横九派岭上尽揽秦风楚韵;下联:雾漫三边关前遥指蜀水巴山。在牌楼墙体上,时任陕西省省长程安东手书:胜景衔三省。时任重庆市市长包叙定手书:千古雄关绝,三江坦途通官秀昌。湖北省省长蒋祝平手书:华夏儿女凝一心,秦楚巴风汇一门。其实,鸡心岭并不高,最高海拔1890米。然而,鸡心岭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重要分水岭。鸡心岭北麓,发源了两大汉江支流:西北流向的任河、东北流向的堵河;鸡心岭的西南,发源了嘉陵江支流巴河(渠江)之州河(河源前河、后河),鸡心岭的东南,发源了长江一级支流大宁河(巫溪河、巫水)。

大巴山河流众多,然而最具特色者,莫过于任河。任河是大巴山自然传奇故事的一重要章节。首先,任河堪称是“密林之河”。任河全流域尽在“大巴山弧曲”之中,尽皆为森林茂密地带,这决定了任河的生态品质。其次,任河堪称是“倒流之河”。常言“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任河反其道而行之,从城口、巫溪、镇坪三县交界大燕山(古名万顷山)“三棵树”发源后,一路向西“倒流八百里”。第三,任河堪称是“任性之河”。任河分为东西两大支,也是两大源。东支源自三县交界“三棵树”,在城口县城以上河段,先后接纳亢河、黄溪、石溪、岚溪、菜子坝、龙潭、坪坝、岔溪、左岸9河之水,古称“九江”。西支名“渚河”,源自镇巴县星子山,由中渚河、大市川河合流而后称“渚河”,一路向东流淌125.1公里。“九江”向西,“渚河”向东,像两条飞舞的绿带。这两条绿带交汇于紫阳县向阳镇,再奔东北方向,在紫阳县城关镇注入汉江。因何称之任河,让人一头雾水。也许,正是因为此河“任性”吧!第四,任河堪称是“奇异之河”。一般流域如多枝条树状,而任河像是仅有两个细长枝条的扁平盆景。在4871平方公里的流域范围,与巴山弧曲为相伴,两岸山奇、水幽、石怪、洞神,险中藏奇,奇中蕴妙,水润如玉,景色奇美。第五,任河堪称是“霸气之河”。任河并非大河,却能够由西南奔向西北,奔流于重庆(城口)、四川(万源)、陕西(镇巴、紫阳)两省一市,这是只有大江大河才具有的霸气。

狭义的大巴山,隐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密码。先秦时期,这里曾经先后有过巫、庸、巴三个极具神秘色彩的古国,并将其文化基因深深植入我们的血脉。
中国文化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即(1)巫文化时期。在周代以前,包括漫长的新旧石器时代,巫术、巫文化占据主导地位;(2)诸子文化时期。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并立并存;(3)儒释道文化时期。从汉至唐,儒释道三足鼎立;(4)儒家文化时期。由唐至清,儒家独大,唯我独尊;(5)新文化时期。民国以来,中西交流,西学东进,多元并存。也就是说,最初的文化即是“巫文化”。上古时代,长江三峡地区就称作“巫”,其周之山称“巫山”。之后,称“峡江”;再之后,叫“三峡”。三峡水库建成后,叫作“三峡库区”。这一地带,是“巫文化”的发源地。重庆巫溪、巫山是《山海经》载“十巫降临”之地,当今之世“巫风”仍浓。

考古成果表明,在距今201-204万年前,长江巫峡一带生息繁衍着“巫山人”。迄今为止,“巫山人”化石是中国境内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也是亚洲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比云南元谋人早30万年。大约距今1万年左右,“巫山人”进入母系氏族社会,也就是“新石器时代”。这时,开始从山洞、高山逐渐移居到山前台地和缓坡地带,并磨制石器、制作陶器。大约在五千年前萧月华,“巫山人”开始使用石器开垦土地,如石斧、石锄等,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水稻(黍)。“巫山人”创造出了一个相对于自我的“超我的”神灵。这“神灵”即是宇宙的“总管”,因此人们对其尊而从之,敬而畏之。巫,就是与神灵展开对话的人。能够与神灵对话的人,自然不是一般的人,绝非等闲之辈。巫,与神灵关系密切,具有“上请神明、下救人命”的“大本领”,因此也赢得人们的普遍尊重。在甲骨文中,“巫”字是两个“工”字交叉在一起。这似乎凸显了“巫”的“高技能”。用今天的话语来说,过去的“巫”,比今日之“高知”更胜一筹,也更受人尊重。历史的看,巫是带有神秘色彩的原始文化,也是上古人类顺应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所依赖的重要路径。人们相信万物有灵,以特定方式,可实现万物之灵的通达互补。巫术,就是实现这种通达互补的“技术”。巫师,是能将人事向神灵报告,并将神灵示意带给人间的“高知”。巫人,从事祈祷,祭祀,占卜活动的职业的人,也是上天派来的“使者”。以今天的观点来看,巫文化确有愚蠢甚至荒诞之处,然而它是早期中华文化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有些人相信“老黄历”,出门、嫁娶、动土总要去看一看;有些人扶乩、请神、看相、算命……皆可算是巫的遗风。当今是科学主导文化的时代,但科学发展似乎还不到彻底去巫的程度。

《山海经?大荒西经》称“巫山”为“灵山”,其宣称的“灵山十巫”,也就是后世所称“巴山十巫”。其中,巫咸、巫彭,曾皆为商王太戊的大臣。巫咸善于术数星占,是筮卜的发明者。巫咸是宫廷巫人,以巫接神事,以巫祝方法治愈疾病,所以被视为神医,也成为神权统治的代表人。传说,商朝的巫事,就是因巫咸而兴。巫彭精通医道,有人尊其为中华医学始祖。如今,不少人认为,所谓“灵山十巫”,其实就是峡江一带若干巫山人部落的总称。“灵山十巫”中最强大的一支称为“巫咸族”,在大巴山腹地南麓,大宁河流域(今巫溪、巫山一带)建立了巫咸国。史料文字显示,巫咸国始于帝尧时代,也就是公元前22世纪前后。至今已有4000余年。“咸”是“盐的味道”。从文字构成而言,巫咸国有两大核心资源,或是两大核心竞争力,即“巫”和“盐”。在那个时代,“巫”是原创性知识体系,包括巫术、巫医、巫药,这是重要的“软实力”;“盐”是战略资源,盐业是“硬实力”。巫咸国即是以巫溪宝源山咸泉为中心,以“巫”和“盐”为核心资源建立起来的方国。巫文化,就是“灵山十巫”创造的以占星术和占卜术为主要形式,以盐文化和药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当然,悬棺葬也是巫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人死后殓遗入棺,棺悬崖壁木桩,或置于崖洞中、崖缝内,或半悬于崖外,陡峭高危,下临深溪。悬置越高,对死者越是尊敬。所以将棺木置于高山悬崖之上,因为世代生活崇山峻岭之人感念山神庇佑之恩,相信逝者灵魂安葬崖上,可以目睹其下子孙生活,并为子孙带来关照,护佑子孙平安。

神秘的巫咸国,当在何处?至今迷雾重重。不过,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巫咸国与宝源山有着密切关联。宝源山是大巴山的一个小山头,地处巫溪县大宁河上游的后溪河口。大宁河与任河同源而背流,古名昌江,又名巫溪水、巫水。大宁河主要穿流于巫溪、巫山两县,两岸崇山峻岭,也即是“巫山”。大宁河接纳巫山众多溪流,于巫山县注入长江(巫峡因此而得名),河长约250公里,包括下游巫山“小三峡”50公里。宝源山之“宝”,不是别的,正是“盐泉”。一眼盐泉流淌了数千年。如今,这里一片凋敝,人烟稀少。然而,唐尧时期,异常喧闹,极盛一时,甚至是巫咸国首会所在。宁厂镇有4000多年制盐史,是古时“不绩不经,服也;不稼不樯,食也”的乐土。历史上曾在此设郡、监、州、县,有过“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吴蜀之货,咸荟于此”、“利分秦楚域,泽沛汉唐年”的辉煌。盐场上下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五里河谷,“万灶盐烟”。繁盛之时,“七里半边街”人口多达一万四千余口,四方商旅云集,10万人以盐为生。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以宁厂镇为中心的“古盐道”系统,并以此叙述巫咸国的盐业传奇和灿烂文化。

与任河、大宁河同源异流的,还有汉江支流堵河。堵河是“徒河”,因河流落差大而得名。堵河源于鸡心岭之西镇坪境内的“三个包”,海拔2603米,上游大暑河-南江,出陕镜后,流经竹溪、竹山,于十堰市张湾区黄龙镇注入汉江。在堵河流域,存在另一个神秘的古国——庸国。考古学发现,十堰市也有着一部“人类地下通史”:约97万年前的“郧县人”,约75万年前郧县梅铺人,约60万年前的郧县白龙洞人,约10万年前的郧西黄龙洞人,约2万年前的郧县安阳鱼咀人,以及新石器时代的青龙泉遗址。在竹山县霍山坡、潘口、两河口黄土包等地,先后出土的新石器,则记录着一万多年前的庸人信息。《康熙字典》、《神仙全传》、《舆地纪胜》等,皆记载着女娲炼石补天的故事,竹山县西有女娲山,平利县西有女娲山,从一个侧面记述着庸文化的足迹。《尚书·舜典》记载:“舜帝三十而征庸。”可见,庸与舜帝在同一时期,距今已有4000余年。也就是说,在夏以前,最迟在商,庸即是一国。若从夏算起,庸史1700余年;若从商算,庸史也有1100余年。庸,以筑城立国。因善于筑城建房而称为“墉人”。周统治者曾请庸人在洛邑建造都城。竹山县的古庸方城遗址,历经3000余年风雨侵蚀,城墙屹立不倒,也鉴证了其建筑成就。商时,庸国控制了巫咸国,占有了盐泉,继而成为盐业大国,也就成为“群蛮之首”,“百濮之长”。全盛时期,庸国势力所及,覆盖了大巴山全域。从这种意义上说,大巴山是庸国之山,也可称其为“大庸山”。庸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之前的“巫”,也远胜于后来的“巴”。庸是一个英勇善战的族群。《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联合西土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方国,并亲率“戒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毫无疑问,此时的庸,列八国之首,是名副其实的西南大国。周代之初,庸亦是南方第一大诸侯国。春秋初年,尚可称雄于楚、巴、秦之间。庸的衰落之势,大抵起于驻鄘庸人参与“管蔡之乱”,因此而遭周公打击和斥弃。处在衰落中的庸国,面临楚、巴、秦三国崛起的挑战,疆域被不断蚕食。特别是楚国,占据了庸国最肥美的土地——荆山脚下的江汉平原。公元前611年,楚国遭遇灾荒,楚庄王韬光养晦。“三年不鸣、不飞”。此时,庸国“乘楚之危”,起兵东进伐楚,并联合了南蛮附庸之军。此时,秦、巴两国也看到吞并庸国的机遇,应楚庄王之邀,秦、巴、楚三国联合攻庸。庸都四面楚歌,国破家亡。庸的势力范围,被楚、巴、秦三国瓜分。庸伐楚未成,反弃国南逃,因此留下“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千古话柄。庸亡国后,庸人逃亡至湘西一带,在此留下地名:庸州、大庸溪、大庸滩、大庸坪、大庸口、庸水、武陵江……2004年以来,有学者研究称,陶渊明《桃花源》“避秦时之乱”的,便是古庸人。

1984年在神农架地带发现了一部奇书《黑暗传》,并于1992年正式出版。《黑暗转》是一部民间歌谣唱本,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世界形成、人类起源的历程,融汇了混沌、浪荡子、盘古、女娲、伏羲、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等神话人物,且与现存史书记载内容不尽相同。《黑暗传》被视为中国远古文化的“活化石”,甚至是“中华创世史诗”。2011年国务院批准将《黑暗传》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有人认为,《黑暗传》是古庸国及其遗民口口相传历史故事的文字记录。屈原是庸人之后,《离骚》第一句即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即是说,他的家族是五帝高阳氏颛顼的后代,他本人是“庸伯”嫡嗣。屈原可能受到过黑暗转神话熏陶,并成为其诗风的著名传人。

巴,另一个神秘的族群和神秘的古国。“巴”字何意?《说文》曰:“巴,蟲也。或曰食象蛇。象形。凡巴之屬皆从巴。”意思是说,巴是体型大的虫,或是能够吃大象的蛇。然而,虫、也、它、蛇,是同源字,古时虫、它、蛇通用。将“巴”解释为“虫”,差强人意。在甲骨文中,“巴”字像是一个长着长臂大手的人。它表现了一个攀爬者的体态特征。《周书?王会》:“巴人以比翼鸟阿努比斯公寓。”意思是说,巴人在山中攀爬、攀援,就像是长着翅膀的鸟儿。因地理原因,巴人的特点,也许是如鸟儿,如流萤,忙忙碌碌,跑来跑去。巴人生活的地域,不仅缺少像秦人一样的黄土高原、渭河平原,也缺少像蜀人一般的“川西坝子”,也没有如楚人一样的江汉平原。可以说,巴人生活的巴地,尽皆丛林崖壁,溪水深谷,因而攀爬、攀援是最基本的生存技能,因此而发展出长臂大手当在情理之中。在甲骨文向篆文演化过程中,巴变形过度,以至于失去了原本的真相!史学研究越来越倾向认为,巴国始于先夏时期。巴人的起源地是峡江南岸的清江流域的“巴方之域”。清江古称夷水,是长江南岸的一颗明珠,号称“八百里清江画廊”。《水经注》:“夷水,即艮山清江也。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蜀人见其澄清,因名清江也。”清江源于重庆湖北交界地带的齐岳山,自西向东切割云贵高原东部边缘鄂西群山,穿流于湖北恩施、宜昌,在宜都陆城注入长江。巴人从清江迁入峡江地区后,因“土植五谷,牲具六畜”而成为峡江地区的进步力量,并因此而向巫人、庸人势力范围不断渗透,并取而代之。特别是公元前611年,巴、楚、秦三国分庸后,巴人成为大巴山西域的真正主人,以至于后世将一座山脉名之以“巴”。巫人、庸人所创造的文化,被定义为“先巴文化”。《山海经》的记载,倒是颇为悬乎。说是西南有巴国,祖先叫咸鸟,咸鸟生乘禧,乘禧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其实,这等于是说,在兼收并蓄了巫文化、庸文化之后,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巴文化。最典型的巴渝舞,就完美体现了巫、庸、巴三种文化元素。

在巴楚之间,原本有一小国,名曰“夔”。夔国,又称隗国或者归国。其国都夔城,即是今秭归县东之夔子城,地名曰夔沱。公元前634年,楚国灭夔。《史记·楚世家》集解云:“夔在巫山之阳,秭归乡是也。”用在地名上,“秭”字是由“姊”字演变而来。《水经注》:“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因名曰姊归。”屈原故里在秭归,秭归也因屈原得来“中国诗歌之乡”的美誉。周初,夔国有过一个全盛时期,完全占据了峡江地带。夔国的东界,可达宜昌,古称彝陵、夷陵、蛮夷、南蛮子,曾属于远古西陵部落。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故名“夷陵”。战国时,秦将白起所烧夷陵即是宜昌古称。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改夷陵为临江郡,十五年改宜都郡。三国时,改为西陵郡,西陵峡由此得名。夔国的西界,可达奉节。在历史上,奉节先属于巫,后属于庸,而后属于夔。三峡西端入口,也就是瞿塘峡之西入口,人称“瞿塘关”,也称“夔门”——因两岸断崖壁立,高数百丈,宽不及百米,形夔国之门户。长江上游之水,尽皆纳于此门,门内峡水深且急,江面最窄处不及50米,波涛汹涌,呼啸奔腾,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至春秋初年,巴、楚两大国从东西两个方向挤压夔国。公元前634年,夔国最终被楚所灭。而此时,巴国已占有夔国西域之巴东、奉节之地。在庸亡之后,巴楚的正面对抗已经不可避免。楚是一个年轻且强势的南方大国,实力胜于巴国。巴国从庸、夔得到的土地,一步步被楚国挤占。巴东、奉节也逐步纳入楚国版图,而巴国都城也一步步向西迁徙。

在某种意义上仁德王后,可大体以鸡心岭为界,南北划线分出大巴山的东西,鸡心岭以东是楚国势力范围,以西是巴国势力范围。也就是说,鸡心岭以东的大巴山是楚国之山,可称其为“大楚山”,主要是今湖北境内的大巴山。大楚山可以划分为四大板块:沧浪山、武当山、神农架、荆山。(1)沧浪山。介于汉江、堵河、坝河之间的山域。以白河县为中心,包括周边的汉滨、平利、竹溪、竹山、郧县部分地域。海拔在2000米以下,山与沟相间,地无百亩平。汉江的一段,曾称之为沧浪水。沧浪山是“秦头楚尾”,也是“朝秦慕楚”之地。“南走巫夔,北通商洛,东扼均房,关南险奥,白河尤属襟喉。”(2)武当山。介于汉江、堵河、南河之间的山域。狭义的武当山,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武当之名,最早见于《汉书》。汉末至隋唐,求仙学道者的栖隐武当。至宋代,道经始将传说中的真武神与武当山联系起来,将武当山附会成真武的出生地和飞升处,并为以后的显荣尊贵打下基础。元末明初,张三丰集大成,开创武当派,使武当山成为名声远播的道教圣地。明代皇帝统治者尊崇真武,封武当山为“太岳”、“治世玄岳”,尊其为“皇室家庙”。由此,武当山获得“五岳之冠”的显赫地位。“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清代以来,武当山地位下降,主要通过朝山进香等民俗活动体现。如今,武当武术是中华武术重要流派。武当山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国家5A级风景区。(3)神农架。介于长江、沮河、南河、堵河(官渡河)、神农溪(沿渡河)之间的山域。相传,炎帝神农氏在此尝百草,为民除病,故名神农架。自出现野人传说后,神农架被蒙上神秘色彩。因受第四纪冰川影响其微,这里蕴藏着古老、珍稀和特有植物。神农架是中国保存完好的绿洲,也是世界中纬度地区完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被誉为北纬31°的绿色奇迹。(4)荆山。位于大巴山东部边缘,西以沮水链接神农架,北以南河链接武当山,东达汉水西岸,南抵长江之畔。荆山大体呈北西—南东走向,长约150公里,宽约25公里。相传,春秋楚人卞和得璞玉于此山。这便是和氏璧的来历。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传的数百年间,被奉为“天下所共传之宝”。和氏璧,又称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璞。从字面来看,荆山自是多荆之山。《说文》:“荆,楚木也。”“楚,丛木。一名荊也。”荆、楚本是同物,皆长着尖刀一样的刺。荆山,也称楚山。“振檝发吴州,秣马陵楚山。”荆州是天下九州之一。荆州之“荆”,来自荆山之“荆”。《尚书·禹贡》曰:“荆及衡阳惟荆州。”也就是说,荆山与衡山之间的广袤地域,即是荆州。楚人立国于此,故称荆国或楚国,或曰荆楚、楚荆。公元前689年,楚国定都于荆州纪南城。此后的411年里,楚都一直在荆山脚下。因此,荆山也是楚文化的父亲山。

与巫、庸、巴相比,楚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也是一个后起的国家。据《史记·楚世家》记载,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楚王族属于华夏。楚人先祖鬻熊辅佐周文王灭商有功,周成王封鬻熊曾孙熊绎为子爵,建国于丹阳,领地50里。楚国由此发端,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并一度成为南方霸主。在全盛之时,疆域北至黄河,东至海滨,西至云南,南至湖南南部。郢,也就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南方的第一大都会。楚文化的主源是中原文化,楚国先民吸收了华夏先民所创造的文化,并以中原商周文明特别是姬周文明为基础。现今河南省西南部、湖北省大部为早期楚文化中心地区;江苏、浙江和安徽北部为晚期楚文化的中心;湖南、江西是春秋中期以后楚文化的中心地区;贵州、云南、广东等地的部分地区受到了楚文化影响。需要指出的是,楚国强盛的时代,江汉平原的面貌与今日存有巨大差异。过去,这里是烟波浩渺的湖泊沼泽,人称“云梦”。在楚方言中,梦为湖泽之意,与漭相通。因而,所谓“云梦”,即是“云梦泽”。湖北曾有“千湖之省”的称谓。所谓“千湖”,也就是湖泊众多。在古代,这众多湖泊连为一体,即是“云梦泽”。后来,因长江、汉江泥沙沉积,“云梦”分为南北两部分。北为沼泽地带,南保持浩瀚水面,即是洞庭湖。汉司马相如《子虚赋》描写了云梦的范围:东至大别山麓,西至鄂西山地程天纵,北及大洪山区,南缘大江。东西超过400公里,南北不下250公里。云梦之中,兼有湖泊、湿地、山地、丘陵多种地貌,其中一部分开辟为楚王的游猎区。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置蜀郡、巴郡(“三巴”郡)。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取克楚之郢都,秦置南郡(江陵郡)。在时间上,荆山是大巴山最后进入秦国版图的一块。

然而,485年之后,荆山山麓,又出现了分裂大巴山的行动,策划了三分天下的传奇。建安十二年,也就是207年,曹操52岁,孙权25岁,刘备46岁,诸葛亮26岁。这一年,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刘备因“智术浅短”无“自足之地”。“时先主屯新野”。心怀大志的刘备,自然是求才若渴。诸葛亮好像是上天为刘备预备好的人才。此时,诸葛亮在荆山脚下,襄阳城外,卧龙岗上,茅庐之中。这一年冬天,刘关张“三顾茅庐”。陈寿《三国志》:“凡三往,乃见。”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决定命运的会见。20年后,也就是227年北伐前,诸葛亮《出师表》爆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钱宇平,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因为感激,诸葛亮将自己学识观点、治世策略,向刘备和盘托出。《隆中对》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诸葛亮的观点非常明确,其基本前提是:曹操、孙权已经做大,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那么,下来怎么办呢?诸葛亮的战略着眼点,也是“用武之地”,即是进可攻、退可守的荆州。荆州“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在荆州站稳脚跟,就可以“西通巴、蜀”。显然,诸葛亮联想到,公元前207年,刘邦受项羽之封,成为汉中王的往事。汉中王刘邦兼有汉中郡、巴郡、蜀郡。“因之以成帝业。”这种联想,显然极具诱惑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举拿下关中,华夏尽在囊中。占有了荆州,巴蜀、汉中,也就实现了三分天下,比当年刘邦的形势更加有利。一旦时机来临时,可以从荆州、益州两个方向,也就是大巴山的东西两个北上,夺取关中(西汉长安)和中原(东汉洛阳)。“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可以说,《隆中对》规划了一幅“行动路线图”。因此,如今襄阳号称“三国文化的发源地”。

次年,也即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亲率大军南征荆州。八月,荆州牧刘表病逝,次子刘琮即位。九月,曹军先锋陆续在舞阴、博望等地大破荆州军,先头部队已至新野。刘琮惊慌失措,接受劝降。此时,刘备屯兵于樊城前线,得知荆州已降,惊愕惊恐交加,立即弃樊南逃。诸葛亮曾劝刘备趁机攻打刘琮,占据荆州以抗曹军。因荆州是刘表基业,刘备不忍相夺,命关羽率军从水路向江陵(南郡治所)进发。曹操听闻刘备南逃,忧其强占领江陵,派精骑五千急袭之。因荆州士民多投归刘备并随之南逃,转移甚是缓慢。曹军在当阳附近,击溃刘备所部。刘备、张飞、诸葛亮等数十骑逃脱。张飞断后,召集散卒二十余骑,在长板桥上,横握长矛,怒目圆睁,曹军畏惧,无人上前。《三国志·张飞传》:“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赵云“单骑救主”,单枪匹马,杀入曹军救出甘夫人及幼子刘禅。刘备输了长坂坡之战,也输掉占领江陵的机会,却赢得了千古歌唱的好名声。后来,姜维曾评论道:“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


在当阳长阪刘备曾会见一位神秘人物,这就是东吴之鲁肃。在曹操进军荆州之前,孙权已击败江夏(武汉)部将黄祖,占领数县,打开了荆州门户。听闻曹操南下后,孙权以吊丧之名,派遣鲁肃前往荆州,以探询刘备等人意向。鲁肃抵达江陵(南郡)时,传来刘琮已降,刘备南逃的消息。于是,鲁肃北上与刘备会面,劝说刘备与孙权联合。由此,刘备转向东行,与沿汉水而下的关羽水军会合,又遇前来增援的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遂一起至夏口。十月,在荆州稳住阵脚的曹操,自然要“乘胜追击”。诸葛亮审时度势,对刘备说:“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于是,有了“舌战群儒”,有了“草船借箭”,有了“赤壁大战”。至建安十五年,周瑜亡故,鲁肃接替。孙权纳鲁肃之议,把荆州的南郡“借”了刘备(此乃“刘备借荆州”)。至此,刘备占有荆州五郡,其治所江陵,从此三分天下的三国大幕徐徐拉开。建安十六年,刘璋听从张松建议,派法正邀请刘备入川,襄助自己对付张鲁。刘备遂留诸葛亮、关羽等守荆州,自将数万步卒入蜀,与刘璋会于涪。刘备北至葭萌驻军,厚树恩德以收人心。建安十七年,张松事败被杀,刘备与刘璋反目。刘备派黄忠率军南下进攻刘璋,占领涪城。建安十八年,刘备军力益强,平定各县。同年,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等率军入蜀。建安十九年,刘备、诸葛亮、张飞、赵云、马超合围成都,城中震怖,刘璋降了,刘备遂领益州牧。建安二十四年,发起“汉中之战”,斩杀曹魏名将夏侯渊,刘备自立“汉中王”。这时,刘邦同时拥有巴蜀、汉中和荆州,其实力也达到巅峰状态。

然而,在刘备得汉中的同一年,镇守荆州的关羽,也不甘寂寞马赛飞,自作主张,发兵征讨曹操占有的襄樊地区。不料,孙权派吕蒙乘虚偷袭荆州,导致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失陷。这便是“大意失荆州”。知悉荆州生变,关羽南撤,士卒溃散,退至麦城。这便是“败走麦城”。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关羽率数十骑出逃,一路突围,至临沮(今南漳县)遇伏被擒,与长子关平一起被害。孙权将关羽首级送给曹操,曹操以诸侯之礼葬于洛阳,孙权则将关羽身躯以诸侯礼葬于当阳(关陵),也称大王冢。刘备在成都为关羽建衣冠冢(关羽墓),招魂祭祀。由此,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山西运城)”。荆州城建有关帝庙,每年举行大型庙会,荆州人玩龙灯,划采莲船,骑马射箭,吹喇叭套轿子,敬仰关公是荆州千年不变的习俗。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其中“江陵”即是荆州城。现存荆州城墙与西安城墙、南京城墙、襄阳城墙、兴城城墙、平遥城墙、北京城墙被并称为中国七大古城墙。

“大意失荆州”的次年春天,刘备称帝,国号曰“汉”,史称“蜀汉”,年号章武。称帝后,刘备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倾举国之力东征,替关羽复仇。由巴蜀征东吴,荆州是锁定的关键目标,而峡江是必由之路。对于峡江天险,郦道元在《三峡》中记述道:“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寿光二中。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刘备率十余万蜀汉军队,一路东进,夺取峡口,占领巫山、秭归,来势汹汹,势不可挡。222年正月,蜀汉水军兵峰直指夷陵地区,屯兵长江两岸。二月,刘备率主力出秭归抵猇亭,这里已是江汉平原西部边缘,荆州城近在眼前。然而,这时蜀汉军开始受到吴军的扼阻。直至六月,两军依然称相持之态。蜀汉在巫峡北至夷陵一线数百里设立数十个营寨。六月酷暑,蜀军不堪。于是,刘备将水军舍舟移到陆上,军营设于密林,依傍溪涧,准备秋后发动攻势。由是,东吴将军陆逊看到了希望。陆逊即命令军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袭蜀军营寨,猛烈的火势之下,蜀军溃不成军,吴军乘机围攻。刘备见全线崩溃,逃入永安城中,也就是奉节的白帝城。刘备羞于夷陵之战惨败,一病不起,次年而亡。终蜀汉之世,恒以白帝城为重镇。

对于刘备而言,白帝城是一个值得永远纪念的地方。在东汉末,置固陵郡,后改称巴东郡。东汉建安十九年,诸葛亮与张飞、赵云自荆州将兵溯流,过巴东郡至江州华夏龙魂。刘备称帝后,改为永安县。刘备兵败夷陵,退屯白帝城。白帝城托孤,诗文言说永安宫。杜甫《咏怀古迹五首》:“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宋人王十朋《昭烈庙》:“古屋数椽犹庙食,伤心地近永安宫。”清人王士祯《八阵图》:“永安宫殿莽榛芜,炎汉存亡六尺孤。”唐贞观二十三年,为旌表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而更名为奉节县。奉节经历了西汉公孙述称帝,蜀主刘备托孤,诸葛亮水八阵退敌,唐初李靖压兵荆楚,以及无数铁血将士叱咤疆场的诸多历史风云……因修筑三峡水库,奉节古城整体搬迁。与奉节古城一起消失的还有:兵书宝剑峡、龙门峡、倒吊和尚、水帘洞、七道门洞、巴堰峡、关刀峡、大溪文化、屈原祠、白鹤梁、张飞庙……许多文人墨客曾在这里浅唱低吟,李白、杜甫、刘禹锡、范成大、陆游……在此留下无数不朽诗篇。公元766年暮春,著名诗人杜甫来到奉节,在客居奉节的两年里,写下430多首诗歌,占其一生诗歌总数的三分之一。《登高》一吟,令人荡气回肠:“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巫、庸、巴、楚,以及三国……如同是以大巴山为舞台中心的文明串珠……当然,对于未来而言,也许,更重要的是大巴山的生态串珠……大巴山的生态串珠,就是珍珠一般散落在大巴山深处的自然保护区群……

米仓山自然保护区群:(1)在广元市朝天区与陕西省宁强县交界的马家坝乡、青林乡境内,建立四川省水磨沟省级自然保护区,素有“秦巴大草甸”的招牌。总面积78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712米,平均海拔1500米。主要保护云豹、扭角羚、藏酋猴、珙桐、连香树、白皮松等珍稀动植物。(2)在四川省旺苍县与陕西省宁强县交界地带,1999年建立四川鼓城山自然保护区,2002年更名四川米仓山自然保护区,2006年晋升为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34万公顷。主峰城墙岩,海拔2281米。(3)在四川省南江县,1980年代始建大小兰沟自然保护区,1997年建设光雾山自然保护区,2005年将光雾山自然保护区并入大小兰沟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6万公顷。当家树种“巴山水青杠”,深秋时节,层林尽染,恰似“地毯铺到云天外”。(4)在四川省通江县,2004年建立四川诺水河珍稀水生动物省级自然保护区,2012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9220公顷。河流源头南郑县碑坝河,流出陕境进入通江县称诺水河。主要保护:大鲵、水獭、岩原鲤、重口裂腹鱼、青石爬鱼兆、鳖、乌龟等珍稀水生动物,中华倒刺鱼巴、白甲鱼、华鲮、南方鲇、鳜、黄颡鱼等名贵经济鱼类及其生活的水生生态系统,以及猕猴、麂、银杏等国家珍稀动植物。(5)在陕西省西乡县,与镇巴县、南郑县、南江县交界地带,2002年建立陕西龙池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2011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更名陕西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4万公顷。主要保护: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野生动植物。(6)在南江县,与旺苍县、南郑县交界地带,毗邻光雾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5年建立米仓山森林公园,2002年晋升国家级森林公园。壮观的峰丛,险峻的岩崖,幽深的岩洞。日出、晚霞、月华、云海、冰雪、流岚等天象景观丰富。2007年被评为“中国红叶之乡”。(7)在陕西省南郑县,黎平国家级森林公园,集山景、林景、石景、水景、气候景观和田园景观为一体。石马山万亩高山峰丛石林景观,在同纬度、同海拔地区堪称“绝版”。层层山峦、莽莽林海、溪流清澈,一步一景、四季如画,让人感受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境界。享有“秘境黎坪、石林奇境,碧水天堂”美誉。

大巴山-鸡心岭自然保护区群:(1)在大巴山南麓,鸡心岭之西,重庆市城口县境内,2000年建立大巴山自然保护区,2003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3.6万公顷。多峰丛、溶洞、暗河,岭谷高差800-1200米。主要保护: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和不同自然地带的典型自然景观。(2)在大巴山北麓,鸡心岭之北,陕西省镇坪、平利两县交界,1982年划定陕西化龙山自然保护区,2007年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56万公顷,镇坪占80%。化龙山受冰川破坏较小,成为珙桐、水杉、长序榆、香果树、杜仲、银杏、龙卷柏等“古老植物的避难所”。种子植物154科、1731种,比神农架多12科,比太白山多33科,重点保护植物33种。鸟类141种,兽类78种,两栖爬行类33种,其中国家重点动物30种。(3)在鸡心岭之西,重庆万源市境内,与镇巴、紫阳、城口交界地带,1999年设立四川花萼山自然保护区,2007年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8万公顷。主峰花萼山,海拔2380米。溪河遍布,水系发达,包含江汉支流任河、嘉陵江支流巴河源之后河(因“万水之源”而得名“万源市”)。主要保护:红豆杉、珙桐以及豹、云豹、林麝、金雕等一类动植物。(4)在鸡心岭之南,四川省宣汉县,与重庆市城口县交界地带,建立四川百里峡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6万公顷。(5)在鸡心岭之南,重庆开县北部,与城口、宣汉交界,建立重庆雪宝山自然保护区,2011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19万公顷。最高海拔2626米,最低海拔460米。主要保护:珙桐、红豆杉、银杏以及云豹、豹、林麝和金雕等动植物。这里有同名的雪宝山国家森林公园,面积1.8万公顷。(6)在开县,与云阳县交界川东平行岭谷地带,2008年建立重庆澎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107公顷。(7)在鸡心岭东南,巫溪县境内,与巫山县、神农架林区交界地带,建立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24万公顷。主峰阴条岭,海拔2796.8米,称“重庆第一峰”。主要保护:珙桐、腊梅、崖柏、银杏、红豆杉和金雕、白熊、白狐、金钱豹、小熊猫等动植物。(8)在鸡心岭东北,在竹溪县毗邻堵河源、神农架(大九湖)、阴条岭自然保护区,2003年建立湖北十八里长峡省级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5万公顷。最高峰葱坪(2740米),最低岔河口(570米)。主要保护:秦巴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9)在巫山县境内,与阴条岭自然保护区相毗邻,2000年成立重庆五里坡自然保护区刳屋敷剑八,2013年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52万公顷。保护区处在大巴山弧曲与川东平行岭谷的结合部,多为低山和中山地形,海拔高差2510米。主要保护对象为3000公顷原始森林、300公顷原生性亚高山草甸,以及金丝猴、金钱豹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10)在大宁河下游,建巫山小三峡-小小三峡风景区。1991年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2007年5月晋升为5A级旅游景区。巫山小三峡是大宁河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的总称,全长60公里。注入滴翠峡的大宁河支流马渡河上又有长滩峡、秦王峡、三撑峡,全长15公里,人称“巫山小小三峡”。(11)在岚皋县与城口县接壤的大巴山北坡,建立陕西神河源省级森林公园。海拔2500米的大巴山高山草甸雨量充沛,天象莫测。漫步其间,看蓝天碧云,听鸟唱鹿鸣,赏原始密林,踏草原风光,反扑归真。与神河源森林公园毗邻,建设陕西千层河国家湿地公园。千层河、横溪河、神仙河、秀水河,自然生态原貌,山、水、林及民俗文化于一体,有“小九寨”美誉。在岚皋县境化龙山西麓支脉,1992年建立南宫山森林公园,2000年晋升国家级森林公园。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6年)山上始建道观,至清代渐成佛教胜地。以高僧弘一大师真身、古生代火山喷发流迹、第四纪冰川遗迹和原始次生森林而闻名。

大楚山-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群:(1)在神农架林区西南部,建设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04万公顷。1982年创立,1986年晋升国家级,1990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神农架林区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四大“国”字号名片,总面积1170平方千米,占神农架林区面积的35.97%。2016年5月14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试点实施方案》,也标志着大巴山进入国家公园时代。这是大巴山的第一家国家公园,也是大秦岭的第一家国家公园。(2)在竹溪县,与陕西平利、镇坪,重庆巫溪四县接壤地带,1991年成立万江河大鲵自然资源保护站,1994年晋升为万江河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80公顷。(3)在竹山县,堵河支流官渡河源头,与竹溪县、巫溪县、神农架林区、房县交界地带,建设堵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8万公顷。主要保护: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4)在十堰市茅箭区境内南部与房县接壤地带,1987年设立赛武当自然保护区,2002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11年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1万公顷。最高菩陀山(1723米),最低大坪河口(240米)。主要保护:武当山生态系统,亚热带北缘常绿阔叶林群落,原生性巴山松林,中山沟谷地带珍稀植物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前水源涵养地。(5)在房县与神农架林区接壤地带,2004年建立野人谷自然保护区,2006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8517公顷。主要保护:红豆杉、珙桐、银杏,以及金丝猴、金钱豹、林麝、金雕和白肩雕等重点动植物。(6)在保康县,与南漳县接壤地带,1990年建立五道峡自然保护区,2009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38万公顷。最高峰望佛山(1946米),最低点塔子坪河(450米)。主要保护: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生、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资源及其原生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7)在南漳县,与保康县交界地带,2011年建立湖北漳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万公顷。主要保护: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森林生态系统、国家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8)在谷城县,武当山东南麓、荆山北麓,2003年建立南河湿地自然保护区,2010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48万公顷。主要保护: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其水源涵养林、古老孑遗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及其生境。(9)在巴东县,与神农架林区、巫山县、兴山县接壤地带,2010年建立湖北神农溪省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更名为湖北巴东金丝猴省级自然保护区,2016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万公顷。巴东县建神农溪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神农溪发源于神农架南坡,穿行于深山峡谷中,于巫峡口东2000米汇入长江,全长60公里。溪流两岸,山峦耸立,逶迤绵延,层峦叠嶂。龙昌峡、鹦鹉峡、神农峡是三个险、秀、奇各具特色的自然峡段。峡中深潭碧水、飞瀑遍布、悬棺栈道、原始扁舟、土家风情、石笋溶洞。(10)在葛洲坝和三峡大坝坝首,宜昌市夷陵区与兴山县、与秭归县交界地带,2001年建立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2006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4万公顷。主要保护: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11)在宜昌市夷陵区境内的西陵峡下段,1986年设立西陵峡震旦系剖面自然保护区,2004年划入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主要保护:震旦系标准地质剖面。

大秦岭是中华龙脉,大巴山是大秦岭的重要板块,也是中华龙脉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淌于狭义秦岭之北。三门峡是黄河的腰身,建于此处的三门峡、小浪底是黄河水利枢纽。长江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淌于大巴山之南,齐楚嫣三峡是长江的腰身,建于此处的三峡、葛洲坝是长江水利枢纽。对于中华文明发展而言,长江与黄河两大江河至关重要,两大水利枢纽也至关重要。在大巴山与狭义秦岭之间,其江河名曰“汉江”。大巴山北麓之水,狭义秦岭南麓之水,尽皆会流入汉江。秦岭湖(丹江口水库)汇集了汉江上游全部水源,通过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总干渠,千里北上,向淮河、黄河、海河输水,滋润黄淮海平原。因而,秦岭之水,巴山之水,也就成为中华民族的天池圣水。无论中华民族发展重心如何移动,大秦岭、大巴山岿然不动,历史地位岿然不动,生态地位岿然不动。大秦岭、大巴山,将续写出精彩的自然传奇和缤纷的人文传奇。

2017年6月3日于磨香斋
——本文转载自价值中国网,党双忍个人主页

作者简介:党双忍,经济学教授,生态文化学者,三农问题专家。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现任陕西省林业厅副厅长、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院长、大秦岭研究院院长。先后在省农业厅,宝鸡市委、市政府担任领导职务。出版《中国树文化》四卷本、《学习力》、《制度并轨与城乡统筹》、《三农治理策论》、《知识农业与农业转型》等著作。致力创建《秦岭学》,推动国家绿芯战略暗宅之迷。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118 2019 02 28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