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前任2备胎反击战大漠芳华——且末县中学教师李桂枝的先进事迹之一:在大漠中放飞青春梦想 【李桂枝】别样青春-巴州零距离

大漠芳华——且末县中学教师李桂枝的先进事迹之一:在大漠中放飞青春梦想 【李桂枝】别样青春-巴州零距离万虹萱

编者按
2017年12月30日,中央电视台《红色风·青年派》栏目专门报道了且末县中学教师李桂枝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李倩梅。为了深入全面展现李桂枝的典型事迹,1月8日,本报记者前往且末县,对李桂枝及一同扎根在且末县的教师群体,以及陆续从内地来到且末,支援且末、扎根且末的各界干部群众进行了采访,挖掘他们辛勤耕耘、默默奉献掠心女法医,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作出贡献的感人故事,探寻他们扎根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人生的壮志情怀。从今天开始,巴州零距离将陆续刊发“别样青春 大漠芳华”系列报道。
别样青春 大漠芳华
——且末县中学教师李桂枝的先进事迹之一
在大漠中放飞青春梦想

2000年8月,李桂枝(前排右二)和同学们在塔里木沙漠公路入口处合影留念。 图片由李桂枝本人提供
丝路楼兰网全媒体讯 (巴音郭楞日报记者 姚成 )岁末年初,一段6分34秒的新闻让39岁的李桂枝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热点人物。
电视画面中,李桂枝用十七年如一日“扎根且末、教书育人”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一个青年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她手握知识的火炬,把爱和希望传递给每个需要的孩子吴文献事件 。大漠里的青春,像一部激昂的乐章,既令人热血沸腾,也让人热泪盈眶。
回想起17年前那一次看似冲动的青春选择,已经被岁月和风沙吹皱了面庞的李桂枝,直到现在依然不觉得后悔:“如果不来且末县,我会选择在河北当一名教师。但是,相比更需要教师的且末县,我觉得我的选择是对的,让我证明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青春的选择


图片由巴州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周春梅 搜集
时间回到17年前。2000年1月,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召开西部地区开发会议,研究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任务,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重点工作。
西部大开发!这个词语在青年人中间迅速流传开来。那时,河北保定学院叫河北保定师范专科学校,与很多人一样,韩牧岑即将毕业的李桂枝和同学们对未来的人生满怀激情,又有些惴惴不安狩猎花都。
当年4月,李桂枝在学校遇到了且末县第二中学校长段军。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李桂枝记忆犹新:“当时,段校长面容和善,言辞恳切,他的态度让人无法拒绝闺秀难为。”
为何当时且末县第二中学要到河北招聘教师?段军回忆说,2000年春天,学校遭遇了最艰难的时期,一批教师流失,加之小升初学生数量剧增,急需一批教师解决燃眉之急。
然而,段军一行来到河北招聘师范毕业生,接连去了两家高校,都没有招到人。李桂枝说,可能当时保定师范专科学校的毕业生询问到且末教书情况比较多,招生人员专门来到学校招人,并提出两个硬条件:一必须是农家子弟,二不能是独生子女。
回到家后,李桂枝思前想后:既然自己的职业规划是当教师,不如去更喜欢的远方!反正家里还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
雷厉风行的她,出门后直接找到招聘老师签订了协议。
李桂枝的母亲胡秀焕说:“后来,我才知道这个消息,就怕女儿到新疆工作吃苦受罪无限光环。”胡秀焕找了好几拨人去劝说女儿,希望其回心转意,然而都失败了。后来,胡秀焕干脆和女儿打起冷战圣战士丹拜因,但对去意已决的李桂枝来说,前任2备胎反击战母亲这样做只会让自己更难受。
西去的列车

2000年8月5日,要出发去且末了。李桂枝提着行李慢慢地挪出门,尽管母亲已多日不和她说话。但毕竟儿行千里母担忧道法仙缘,胡秀焕还是跟了出来,嘴唇动了几下,跳出几句字:“到了,写封信。”李桂枝听后,强忍泪水不敢回头,轻声答应快步离去。

图片由巴州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周春梅 搜集
直到现在,李桂枝仍然清晰记得当时的情形:我们15名毕业生从河北保定登车,手中举着“到西部教书去”的旗子,吸引了不少旅客的注意,大家纷纷投来敬佩的目光。
和他们同行的还有保定师范专科学校的三名带队教师,其中就有对李桂枝影响很大的王炳刚老师。列车上,王炳刚看到她情绪低落,不愿说话,就鼓励道:“如果你热爱祖国,就要把自己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如果你热爱人民,就要对人民无私奉献;如果你热爱教育事业,就要选择吃苦一辈子……”这段话,深深地映在了李桂枝的脑海里。
保定——西安——库尔勒,这是李桂枝第一次走出河北。火车驶入甘肃,窗外的戈壁越来越荒凉,15人并没有感到失望,反而多了“开弓没有回头箭”的豪迈气概。
李桂枝和同学们专门在塔里木沙漠公路入口处合影留念。在李桂枝提供的一张老照片中,他们孩子般稚气未脱的脸上,展现出对未来的憧憬,身后一面绿色的旗子上写着“到西部教书去”“河北保定师专”的字样,令人感慨。
当时,且末县非常重视这些好不容易招聘来的教师,专门派了一辆中巴车到库尔勒市接他们。
李桂枝说,那时从库尔勒市到且末县还要绕道民丰县,一路上,路面颠簸,风沙扑面,还遇到了洪水冲毁道路,我们一起下车推车。一次次路途遭遇,仿佛要把我们“吓回去”,可是大家并没有退缩,还大声唱起了激昂的军训歌曲。
大漠的召唤

2000年8月12日,李桂枝等15名毕业生到且末县第二中学报到。一排排低矮的平房映入眼帘,让他们第一次认真审视着自己要为之奋斗一生的校园,心里充满了忐忑。

图片由巴州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周春梅 搜集
同来的丁建新回忆说,为了迎接新老师的到来,渴望人才、渴求知识的学校领导和师生早早地把近百米长的土路全部洒上了水,他们不希望新老师看到尘土飞扬的场景。
感受到学校领导和师生的心意,李桂枝等人更加坚定了“扎根大漠、教书育人”的信念。初一年级共8个班,其中7个班都由他们担任班主任。一年后,且末县第二中学和且末县第一中学合校成立了且末县中学,这些年轻的教师们依然是教学骨干。
17年如白驹过隙,回想起当年的西行,李桂枝越发觉得当年的选择是正确的,她深深地感受到且末县各族孩子对知识的迫切需要乳源家园网。虽然只是站在平凡的教书岗位上,但承载了更加重要的育人使命。正如中央电视台的报道所说:一批毕业生来到西部从教,把青春留在这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却让另一批学生从这里走出,开辟更加广阔的天地。
李桂枝来到且末县,如何辛勤耕耘,建功立业?她在且末县教书育人,十七年如一日,和学生之间有什么感人故事?请继续关注“别样青春 大漠芳华”系列报道之二。


来源:巴音郭楞日报
编辑:衡红丽
责编:申波
审核:熊光伟
投稿:bzljl2017@163.com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79 2018 10 12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