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奥运会乒乓球规则如何对待孩子“不愿分享”这件小事儿-读读书养养娃

如何对待孩子“不愿分享”这件小事儿-读读书养养娃
女儿刚上幼儿园没多久的时候,在院子里看到别的小朋友吃东西或玩玩具,总会凑过去蹭吃蹭玩黔驴技穷造句,我不好意思地拉她走,她却说:“可是我想跟他分享呀。”
大概是因为幼儿园老师教过要学会分享,所以在她的小脑瓜里,一知半解地以为分享别人的吃的玩的,也叫“分享”,如此清奇的脑回路,让人哭笑不得,又一时半会儿指不出来毛病。
后来逐渐在生活实践中使她知道,把自己的“好东西”拿出来跟别人共享,才叫分享。

关于分享,林俊峰一直没有刻意思考过,只记得上面这个笑话,当做笑料跟亲友讲过。直到两年后的今天,在小区健身器材附近遛娃,看到了如下一幕,才引起了我对“分享”的深层思考。
两个和女儿差不多大(五六岁)的小女孩在一起玩,其中白裙小妞有一盒橡皮泥,大概不愿意“分享”,导致绿衣小妞嚎啕大哭,两人不欢而散徐凌晨,绿妞的奶奶抱起小妞哄,怎么也哄不好。
白妞的妈感觉面子挂不住了,就开始教育白妞:“你给妹妹分一半撒,妹妹小些。”
白妞不做声,不同意奥运会乒乓球规则,妈妈继续:“你这个小孩子怎么不懂得分享呢?你看妹妹哭得多伤心啊。”
不做声,继续:“你看你就是自私,你到妹妹家玩,妹妹不是也跟你分享玩具了吗?”
最后在妈妈的劝说、责备加胁迫下,白妞极不情愿地给绿妞一些橡皮泥,绿妞停止哭闹,白妞妈如释重负。
一再按捺自己想“多事儿”的冲动,才没有“强出头”去劝那个妈妈“不要勉强孩子”,心底还是挺心疼白妞,这么小小年纪就要装得很“懂事”。而且在整个过程中,还被自己亲妈贴上“自私”的标签贵花田。
白妞妈的那几句话,都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最常听到、用到的,只是自己“说”的时候顺嘴就来了,而换成旁观者“听”的时候,则觉得刺耳了……
首先,我就特别反感“因为他小,就要让着他”这种“不过脑子”的话,简直是狗屁理论,在三岁小孩面前都站不住脚,没有任何说服力付佳美微博,然而大人却常常脱口而出。“尊老爱幼”是美德不错,但如果是泼皮无赖的老和幼老树皮乐队,我觉得还是不要去尊去爱了,是越南浴血战病,得“治”。
第二句话,因为妹妹哭得很伤心就要分给她一半,同样站不住脚。同理是不是假如我也哭得很伤心,就可以不用分给她了呢?
第三句话,更让人生气,帮助孩子回忆之前别人也分享过的事情没有问题,可是因为恼羞成怒给孩子乱贴标签,责备孩子,勒令孩子必须“分享”,就让人反感了。
反倒是最后成全了那个靠撒泼得到橡皮泥的绿妞,想必她也绝对不是第一次使用这个套路,就是因为家长毫无原则、一而再再而三的妥协,才使得她在大庭广众之下任性妄为游白水书付过。

说到底,还是教育的方式、方法的问题。反思自己,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也常遇到类似的问题,而我当时的做法,可能也不是很好。比如如果遇到这种撒泼小孩,我通常坚决不会让女儿跟她分享,只会敬而远之。对于更霸道一些,直接开抢的孩子,那么对不起,老娘没看见就算了,一旦让我看见,就要以大欺小,怎么抢走的,怎么抢回来。
那么我会不会教女儿分享呢?当然会,比如遇到这种“僵持”的局面,我会以一个“更高智商的大孩子”的身份介入,让两个孩子扮演合作或者竞争的关系,来共同使用玩具,开发出两个人、多个人一起合作会更有趣的游戏模式,一方面转移孩子争抢玩具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吸引孩子开辟更多的游戏思路。
举例说明,我女儿每次回老家都会跟大她一岁多的小舅舅发生这种“冲突”,有一次又是因为争抢蔬菜水果玩具而吵闹,本来是女儿带去分享的玩具,却因为小舅舅故意逗她(故意抢她手上的)而气哭,女儿跑来告状,我就说那么妈妈来教你们怎么玩吧。
我用纸裁了大小不一的长方形,写上面值不等的数字,做成纸币,让他们轮流扮演卖菜的和卖菜的,然后又轮流扮演厨师和客人。同时,制定游戏规则,要轮流扮演,不然违规者就要面对“出局”的惩罚:罚停一次,由我代玩吴忠宪。如此玩了一个下午,俩人都相当愉快,相安无事。
大概使用同类操作数次之后,俩孩子越玩越好,甚至于“小霸王”小舅舅还会主动照顾小外外,小外外要走了,小舅舅还会舍不得。
因为孩子们体验到了分享的乐趣,所以才真正知道什么叫分享,才愿意去分享。而不是靠简单粗暴、站不住脚的说教能达到的。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反例,曾经带女儿去一个朋友家玩赵胜熙,他家有个姐姐比我女儿大好几岁。我捉摸着大这么多,估计不会“护食”吧,就大意了。女儿呢,本就喜欢串门,特别喜欢新鲜玩具,一进别人家就毫无陌生感地玩这玩那。由于不是主场,女儿其实也是在看姐姐脸色,不断拍姐姐马屁。一开始倒还好,哪知后来女儿擅自玩了她特别心爱的一个玩具,姐姐突然就不高兴了。朋友一看,就责怪她“不懂事”之类的,这样一来,姐姐更生气了,躲屋里哭了起来。我顿时感到特别抱歉,原来她是个非常敏感的孩子,就进去安慰她,才知道她一直都不愿意让别人碰她的东西莫华炳。这样反过来一想,原来对我女儿已经非常“包容”了,却还招致责备,确实太委屈了。后来我就提议去大家都喜欢的电玩城玩,才总算化解了这场“不愉快”。
不愿意分享,就一定是错吗?
我看也未必。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花朵,他们的小脑瓜里都有自己的一套小想法,可能是因为习惯,可能是因为不熟,可能是因为不喜欢你……所以不愿意和你分享。我的建议是,家长不妨多动动脑子,帮孩子去融入刘銮鸿,去变得更加“合群”。如果他执意不愿意,那也请尊重他的“不愿意”,而真正“明事理”的家长,是不会因为你的孩子“不愿意分享”就翻脸、指责、背后说坏话等等的。
关于分享,如何分享,分享些啥……其实是贯穿我们一生的。我们会跟不熟悉的人分享自己的心情吗?当然不会,我们只会跟信任的、温和的、会聊天的,甚至是对自己有帮助的人分享,因为在分享的过程中,其实是一种交换,你得到了对方的安慰、理解、支持,对方也获得了你的信任。同理,孩子们的世界也是如此。我认为,“分享”一定是基于“相互”的基础之上,一种愉快的共享。如果不是如此,不要也罢。

因为一件小事儿,发表了这么一大通感慨,其实出发点也是跟宝妈们分享一点育儿心得,忽然想起来我之前责编的《拿用心,换省心——陪孩子走上优秀之路》一书中,也有关于“分享”的一个案例:
作者的儿子小时候同样因为大孩子不带玩,而眼巴巴、可怜兮兮的只能围观,而这位妈妈同样也是“开动脑筋”,给儿子出了个好点子:“回家拿一些同类玩具出来,大家一起玩。”果然奏效,儿子不仅融入了“圈子”,大家也都“玩得很开心”。
这位妈妈一直是我心中的“导师级妈妈”,也难怪培养出那么一个性情温和、双商皆高、特别优秀的孩子呢!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69 2017 08 29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