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咱们穿越吧第一季咬文嚼字-时政热词溯源(十三)-兰州大学文学院

咬文嚼字|时政热词溯源(十三)-兰州大学文学院
点击上方“兰州大学文学院”可以订阅哦
时政热词溯源(十三)
按语:
在一支部一品牌建设活动中,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所党支部根据专业特点,开展“咬文嚼字”系列活动,查找并纠正报纸、网页、宣传栏中的错别字、语言使用不当和语法错误现象,把严肃认真、求真务实的党性要求与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专业精神结合起来。本期推出的系列文章系该支部围绕社会关切、搜索时政热词活动的部分成果。
目前,时政热词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要真正了解其内涵,唯有正本清源,探究其前世今生。兰州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学生,结合专业学习,对时政热词追根溯源,探究其发展演变过程,以期促进大家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咬文嚼字之时政热词溯源——绿色
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所党支部 王玉婷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今天,绿色更代表了美好生活的希望、人民群众的期盼。民有所呼,党有所应。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将指引我们更好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绿色”如此重要,那就让我们一起追溯历史,探究其字形词义发展演变的奥妙吧!
汉字“绿”:
甲骨文“绿”字作
“绿”是“綠”的简化字重生平淡人生。《说文解字》:“綠,帛青黄色也。从糸,彔聲。”本义草和树木壮盛时候的颜色,蓝颜料和黄颜料配合时即呈绿色。古时谓之青黄色。
《汉语大词典》中,汉字“绿”的义项有4个:
1.青黄色。《诗·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孔颖达疏:“绿,苍黄之间色。”唐温庭筠《菩萨蛮》词之九:“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朱自清《温州的踪迹》二:“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2.变为绿色;使变绿。《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宋王安石《泊船瓜洲》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词:“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李允浩
3.乌黑发亮的颜色。一般用于形容鬓发。唐李商隐《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年颜各少壮,发绿齿尚齐。”宋晏几道《生查子》词:“君貌不长红,我鬓无重绿。”
4.指绿色的东西。唐杜甫《对雪》诗:“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其中“绿”指酒。唐韩愈《晚春》诗:“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此指树叶。宋黄庭坚《看花回·茶词》词:“怎归得,鬓将老,付与杯中绿。”此指茶。
汉字“色”:
(小篆字形)
本义为颜色。《论语·乡党》:“色恶不食。”宋梅尧臣《灵树铺夕梦》诗:“自置五色丝,色透缣囊过。”如:红色;绿色;双色。
由“颜色”义演变为人的脸色或表情义。《论语·公冶长》:“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鲁迅《阿金》:“要炼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炸弹落于侧而身不移!”由人的脸色或表情义演变为景象或光景义。唐韩愈《晚春》诗:“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宋陆游《鹅湖夜坐书怀》诗“:看花身落魄,对酒色凄凉。”鲁迅《彷徨·在酒楼上》:“他的家倒还在,只是看去很有些晦气色了钱串子花图片,但这恐怕不过是我自己的感觉。”
“绿色”作名词,是绿的颜色,是自然界中常见的颜色,是一种比刚长的嫩草的颜色深些的颜色,或呈艳绿,和在光谱中介于青与黄之间的那种颜色。代表着清新、希望、安全、平静、舒适、生命、和平、宁静、自然、环保、成长、生机、青春、放松等多种意义。作形容词,指符合环保要求,无公害、无污染。绿色作为植物的颜色,在中国文化中还有生命的含义,可代表自然、生态、环保等,如绿色食品、绿色能源。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理念,是深刻体现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重大理念。
绿色发展人人有责、人人共享,要求我们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上实现全面刷新和深刻变革,在身体力行中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1.形成绿色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理念的延伸和具体化,直接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分析和判断,影响人们认识和实践的成效。树立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要求我们形成绿色思维方式。
2.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绿色生活方式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了我们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认同度、践行力,对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的最终实现具有基础意义、关键作用木原数多。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也就是说,绿色发展,人人应为。这个“应为”,就是倡导和践行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模式。
只要我们坚持知行合一、从我做起,坚持步步为营、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换来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就一定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赢得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咬文嚼字之时政热词溯源——生态
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所党支部 朱屹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霹雳儿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讲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破性进展,指出了此项工作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举措并描绘了美好的生态愿景。十九大报告中“生态”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生态的重视程度,可体会到生态对国计民生的重要作用。对于“生态”一词杨五六,我们经常使用且耳熟能详,但是它的来源相信很多人不甚了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寻词语“生态”的前世今生,掀开这个词语的神秘面纱。
一、“生”字说解
“生”是会意字。根据甲骨文字形可以看出: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所以它的本义是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有滋长的含义极品账房。《说文解字》:“生,进也。像草木生出土上。”《广雅》:“生,出也。”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以上种种都佐证了“生”字的本义,即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后引申出生育、养育义 。《诗·小雅·正月》:“父母生我。”《左传·隐公元年》:“郑武公娶于申南天群星,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又有生存、活义(与“死”相对)。《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又有滋生、产生义。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后又有转世、安装、救活、点燃、制造(事端等)和生产、制作等义。
二、“态”字说解
“态”是会意字。从心,从能。它的本义是姿态,姿势与状态。《说文》:“態,意态也。”段注:「意态者,有是意,因有是状,故曰意态。从心能,会意。心所能必见于外也。」《虞书》:“柔远能迩。”郑注:「能,恣也,恣即态也金成焕。」《楚辞·离骚》:“宁溘死而流亡兮,予不忍为此态也。”李渔《芙蕖》:“有风既作飘摇之态,咱们穿越吧第一季无风亦呈袅娜之态。”《淮南子》:“是以上多故则下多诈,上多事则下多态,上烦扰则下不定。”后引申为情状,神情之义。司马相如《上林赋》:“览将帅之变态。”又如:病态;情态;气态;液态;态色(踌躇满志的神色);态状(状态、状貌);态浓(妆扮浓艳)。后来“态”用以表明动作主体和动词表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 即生態(shēng tàiㄕㄥ ㄊㄞˋ)。这里的“生态”系日本借词。
三、“生态”解说
“生态”一词疼爱妈妈简谱,古已有之,在文学作品中频频出现。主要有三种含义:(一)显露美好的姿态。南朝梁简文帝《筝赋》:「丹荑成叶,翠阴如黛。佳人采掇,动容生态。」《东周列国志》第十七回:「﹝息妫﹞目如秋水,脸似桃花,长短适中,举动生态,目中未见其二。」(二)生动的意态。唐杜甫《晓发公安》诗:「邻鸡野哭如昨日,物色生态能几时。」明刘基《解语花·咏柳》词:「依依旎旎、嫋嫋娟娟,生态真无比遒劲郁勃。」(三)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秦牧《艺海拾贝·虾趣》:「我曾经把一只虾养活了一个多月,观察过虾的生态。」现在我们所提及的生态指的是一种现象,即生物圈內的生物,不論是同種或異種,彼此間都會相互影響;生物和他所生活的環境間,也會發生相互作用李冲聪。这个意义和习总书记对“生态”的阐述一致。
自然界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所处环境之间是互相影响的。不遵守自然规律,任意破环生态环境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黄亚虎,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因此,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文字 | 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所党支部
图片 | 素材来自网络
执行编辑 | 胡明
责任编辑 | 王安应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85 2019 05 23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