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宣传单制作学霸们说,平时他们都喜欢来这里!十一小长假快带孩子去体验吧!-现代教育报

学霸们说,平时他们都喜欢来这里!十一小长假快带孩子去体验吧!-现代教育报

↑ 点击上方“现代教育报”即可关注我们


十一即将到来,许多家长都早早制定了小长假计划。其中徐佩瑜,不少家长打算带孩子逛博物馆。从社会大课堂,到“博物馆之春”,再到北京中高考中频繁出现的博物馆相关试题……博物馆里的学习方式越来越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
小编还发现,不少学霸都喜欢逛博物馆,那么他们是如何通过逛博物馆来学习知识呢?多逛博物馆的孩子到底有何过人之处呢?

这些学霸有个共同爱好
学霸档案——王肇宁
王肇宁,2001级学生厉承先,是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一个传奇。高考时,他同时被国内外最顶尖的名校录取,4年后又同时被哈佛大学等十几所国际名校全额奖学金录取。
王肇宁在斯坦福大学面试时,当被问及中学阶段受益最大的课程是什么时,他毫不犹豫地说“博识课”。
“博识课”是首师大附中的一门特色校本课程。早在2001年,首师大附中成立了初中创新教育实验班,将博物馆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开设了特色校本课程“博识课”。王肇宁便是最初的“博识课”受益者之一。
王肇宁在中学就读期间,逛过多少家博物馆呢?他的老师算了这么一笔账:学校与近20家博识资源单位合作,共有30多个学习主题,初一、初二两学年共安排70次,共约280学时的课程,学生们可以在北京市内70多个场馆开展博识活动。
也就是说,王肇宁在初一、初二两年的时间里,至少走进了北京70余家博物馆场所麦克学摇滚。
他还告诉记者,学校的“博识课”为他彻底打开了博物馆这扇窗加薪姐,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他也把去博物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和方式。
学霸档案——冯嘉逊
冯嘉逊,五年级,来自呼家楼中心小学万科青青分校。在周围人的眼里,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冯嘉逊9岁的时候,就已经拥有了人生中第一本著作。从开始构思到写作完成,嘉逊用了197天,但他积累古生物学知识却已近7年。
从小痴迷于恐龙的冯嘉逊在四岁时,已经能说出任意一种恐龙的名字和生活的时代。对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等充满好奇的他,在妈妈的支持下报名成为了中国古动物博物馆的“小达尔文俱乐部”会员,从此就成了古动物馆的“常客”,无论是参观、上课还是参加活动,馆里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他所在的学校与中科院合作开设《古生物与化石》课程,还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呼家楼中心小学少年科考队”,冯嘉逊是其中年龄最小的队员之一。“是古动物馆圆了我的古生物之梦!”冯嘉逊自豪地说。
爱上博物馆的孩子有何『过人之处』
从被国内外顶尖名校争抢的王肇宁,到“小小科考家”冯嘉逊,这些共同爱好博物馆的孩子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呢?
首师大附中在学校承担的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项目“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实验过程中,针对高中一年级学生所做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人格量表多维度测试结果显示,参加过“博识课”的学生相关指标显著高于未参加过的。可以说,16年的“博识课”,成为学校培育学生素养与能力、成就学生个体未来发展的桥梁。章玉善
“实践教育有多重要,这点在学生身上能得到很好的回答。一个实践经历丰富的学生,和实践相对较少的学生,二者的感觉明显很不一样。通过丰富实践锻炼的孩子叶江帆,因为见识广,接触的人、事多了之后,他遇到事情的时候往往无所畏惧。而且疯狂怪医芙兰,学过的知识在实践中能加以运用,知识才有意义鸣滝茧。”首师大附中校长沈杰坦言吞噬成尊,这正是学校坚持开设“博识课”的初衷。
同样,在史家小学博物馆教育教师郭志滨看来,经常去博物馆的孩子零女特警r,确实不同。“首先,在礼仪规范上,常去博物馆的孩子会有一种非常好的博物馆参观的礼仪,他们的眼界和思维会非常开放,更乐于、善于和敢于表达,此外常去博物馆的孩子能够把自己在博物馆获取到的知识在课堂上充分地调用,这会让他的课堂学习更加轻松自如。”
萱萱妈妈是一位博物馆迷。虽然她的女儿只有5岁,但5年的时间里,她带女儿看过201场儿童剧和音乐会,去过145家博物馆的237场各类展览。
在她看来江婷琳,“阅读是一种习惯,博物馆也是一种习惯,一个经常‘泡’在博物馆里长大的孩子,会慢慢在浸润中培养出沉静、开阔的气质,会培养出对美的认知和艺术品味。而且博物馆就像是打开了无数知识的窗口,让孩子见多识广、眼界开阔、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提升了孩子的格局。”

更多孩子走进博物馆,博物馆学习成常态
北京作为首都雇佣女友,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浓缩和凝练了我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精华的博物馆资源遍布全市。随着博物馆教育功能的不断挖掘,北京市推出了一系列相关的教育改革举措:继2008年北京市启动社会大课堂之后我是傀儡皇帝,北京市教委又于2013年启动北京市中小学“博物馆之春”活动。
另据北京的新中高考方案,未来考试命题将注重与社会实践的“对接”,让学生走进高校、博物馆、科研院所、科技馆等社会资源,在社会课堂中学有所获。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孩子走进博物馆,这一点,作为青少年博物馆教育推广人的朋朋感同身受,“近些年来,青少年参与的热情也愈发高涨。我观察到的变化主要集中在:一是人数越来越多,不仅是学校为单位的组织参与,更有家长群体的引导;二是频次越来越高,博物馆作为公民终身学习场所的价值更加体现,围绕学习成长需求王城星,青少年多次走进博物馆的情况更加普遍;三是参与越来越深,不再只是简单的参观游览,更将课堂搬进展厅,也将文物带到课堂,打破博物馆和学校、家庭的边界。”
在北京的中小学,也有大批的老师开始积极行动,把博物馆引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李红卫原本是史家小学的一名老师。2011年,北京正式发布了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无限领主,于是,她便想出利用周末带着学生们去博物馆里走一走看一看,本着试试看的想法,她下发了一份家长信,征询班级家长们的看法及建议,居然是百分之百的同意。从那时开始,李红卫便利用周末时间,发起了家长共同参与的“博物馆之旅”系列实践活动。
首都博物馆的《北京文物精品展厅》,国家博物馆的《启蒙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国家动物博物馆,国子监和孔庙博物馆……李红卫带着孩子们游历了北京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展厅。
“在北京,拥有数量庞大、类型丰富多样的博物馆资源,这对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多样化的大教育库冯嘉豪。”在北京市社会大课堂办公室副主任高付元看来,“北京教育改革正从‘考宽’‘教宽’‘学宽’三个方面综合施策,引导学生多读、多看、多实践,重视积累清音墨影,拓宽舍业,广泛涉猎,而多样化的博物馆能够提供给学生的正是丰富鲜活的教育,学传记不如去名人故居,看历史不如去感受文物。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允昌卡盟,学生与其坐在教室里学习教科书上干巴巴的知识,不如去博物馆走一圈花家姑娘。”

相关阅读
(向上滑动即可阅读)
这些博物馆曾入选北京中高考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与生活实际、社会实践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日益紧密,在北京颁布的课程计划中更明确指出“要将10%的课时用于学生社会实践”,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博物馆走入中高考试题,将逐渐成为一种新常态。下面就链接几道与博物馆相关的中高考试题:
? 首都博物馆
2017年高考语文(北京卷)有三道阅读大题都涉及博物馆主题,第一道阅读内容为首都博物馆的两场精品站,第二道阅读大题主要讲了数字技术和文物展示如何有机结合,第三道阅读主要介绍了文物保护的理念和新技术运用陆苹,总分24分。
? 故宫博物院
2017年高考文综地理(北京卷)有一道18分的题,背景涉及国际博物馆日,内容是请考生阐述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主要旅游价值,并列举故宫博物院在对公众开放游览方面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 鲁迅博物馆和名人故居
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卷以北京的名人故居为背景连出4题,题目内容涉及老舍故居、鲁迅博物馆和郭沫若故居。考题形式从故居分布图到游览故居补充对联,形式灵活多样,主要考得是考生是否了解文化名人的代笔作。北京名人故居聚集,除了题目中提到的这几个,还有茅盾故居、康有为故居和齐白石故居等解。
? 科技馆和天文馆
2016年北京市中考物理卷用科技馆中的“手蓄电池”“明代福船”和“电磁屏蔽玻璃”三件展品为例,考察学生的物理知识。
2017年中考物理同样没有放过科技馆展品,用科技馆中的“会发电的衣服”展台为题,考察学生们对电压和电流关系的认知。看来要想在中考物理中拿高分,多逛逛科技馆肯定是没有错的。

作者:现代教育报记者 冉阳 滑经纬 王小艾 祝愿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现教君
推荐阅读
请告诉孩子:不读书,换来的是一生的卑微和底层!
孩子真正的起跑线,是父母的观念!
只有相爱的父母,才能让孩子心里开出玫瑰
我们是如何一步步把孩子逼成“问题儿童”的……
你的孩子为什么不快乐?原来ta缺少这些!
本报专访北京市教委主任斗破后传!首都教改发来一大拨儿福利,宣传单制作你收到多少?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50 2017 11 09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