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反串演员倾听文化外的声音-爱修园

倾听文化外的声音-爱修园
相惜的灵魂总会遇见
愿孤独流离的你
停泊在爱修园的港湾
彼此相互取暖

G O D L O V E S Y O U

“求你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 ——诗篇90:12
现在的人对生、老、病、死思考得很少,他们只纵情于这个世上的享乐和个人的感官、情绪,当身体要面临衰老、疾病、甚至自己或别人的死亡时,就会无比的恐惧;如果我们能用一种理智、甚至真理的方式来看待生命的生与死,滕旋就能更好的活着,把生命当作一次有意义的旅程,就不会荒废和虚以度日。
有的人并不惧怕死亡,甚至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义,有因挫折或失败或感受不到爱的人,对自杀也是怀有一种向往,麻木地认为是一种解脱,死亡,不是代表一了百了,相反是无尽的虚空的尽头,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生与死,表面上每个人是自由的千钧一发造句,是有主权的,但事实上,一个人的出生和成长,到最后生命结束,一生都应该寻找有意义的活着;这里所指的“不惧怕死亡”是说面面相觑造句,他们并不是坦然的接受这个现实,反而是逃避以及失却对自己生命负责的能力,所以选择一种极端的方式来终止生命的发展。这类人是懦弱的,也是值得同情的,的确,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或者在青少年时期就寻找到生命的意义,但不代表人就没有意义,要不断的学习和努力,要更加的积极,做自己生命的主人,才能活出可贵的品质。然而,这只是第一步。我们接下来,还要学习认识上帝,祂才是我们生命的主宰!
记得有位年长的朋友跟我谈论宗教,他直接道明:自己寻找宗教的本质是因为惧怕死亡,但他又不愿意放下自己珍视的一切属世的东西,宗教对他而言就像一道选择题,是的,很多人存在这种误解,事实并非如此,信仰与生命的活法不存在任何矛盾,当一个人真正认识上帝,归正到信仰的生活中,他自然就不需依赖任何努力或者决择来选择自己的信仰,这个只有经历过上帝的怜悯和恩典的人才能明白,前提是,人要愿意来到上帝面前,用心灵和诚实去寻求祂。
在《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家思想里最大的“精神”材料就是对人的立命和追求的过份雕刻,表面上看上去是很有道理,甚至符合人生的渐进过程,但这种思想也是危险的,让人认定了所谓的“天命”而放弃追求真正的真理,“按着命定,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希伯来书9:27)死亡是人的最终结局,但是,如何面对和看待死亡, 需要有正确的观念和指引,佛教讲义是轮回,但《圣经》里说到,死亡只是人的肉体消亡,但灵魂会归回天上,等待审判日,或归地狱,或与上帝同在。于是乎,死亡并不是终结,而是一个属于物质的生命帐棚(《圣经》里指人的身体是“帐棚”,参见彼得后书1:13-15)的凋零,灵魂不消灭,等候大日子的审判(参见:犹大书1:5-6、希伯来书10:24-27、提摩太后书4:1-2、启示录14:6-7;等)徐粲然。

我们学习和了解所有的文化时,也要懂得如何去除过剩的思想残渣,在前潜意识里挖掘灵魂深处的沉淀下来的精髓物质,才能使文字得到全部的洁净和升华。
当一个人理性地认识自己以及他人拟态催眠,或者其它文化,是很重要的人文修养体现。更何况,世上的一切都属于上帝的。我们是否要以一种包容和客观的眼光看待这种平等关系。否则,我们也要谨慎审视自我把自己当成是什么角色?千万别以为你了解自己和别人。这样很容易就上了自己的当。永远无法真正的了解,除非你的生命里面不断审视、自省、改变。否则,你仍然是不了解自己。 了解文化同样如此。
劳伦兹(KonradLorenz,一九七三年诺贝尔生物医学奖者)在他的主要著作之一《攻击与人性》一书中说:“我们必须学习容忍其它文化,完全去除自己文化与国家的傲慢。因为别人也和我们一样忠于他们的文化。他们的文化也有权力得到相同的尊敬,也必须被认为是神圣的。若没有这种认知上的容忍,一个人很容易在他邻居的神中见到魔鬼的化身,假如社会规范和习俗没有发展它的特殊的自主生命和能力,或假如它们本身没有提升到成为神圣的目的,那么就没有值得信赖的沟通,没有信仰,也没有法律。”
然而空想家乐队,宗教和文化都是人类在寻找或建立某种可靠的理论来支撑整个人类文化文明的中心,这是上帝允许并赋予人类有这种自由和向往的,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文化里面,混乱、没有秩序、没有统一的标准,于是各个宗教、种族、学派、甚至部落都产生了自己的文化和所谓的“真理”,并且相互攻击宛若一梦,相互仇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都不是真理却以为自己是真理。回归《圣经》的真理来解释,上帝告诉我们这都是世人的小学(加拉太书4:3、歌罗西书2:8、2:20),我们会看到这种现象是因为从人的视野里,无法从局部是无法看清本质。人所创造的,往往可能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力的统治和欲望。
“只要我们耐心倾听,在任何宗教中都能听到灵魂的呻吟铁甲小宝小让,也就是力图认识那不可能认识的云娘泪,力图说出那说不出的,那是一种对无限者的渴望,对上帝的爱。一种宗教无论它可能是何等的不完善,多么的幼稚,它总是把人的灵魂置于上帝的面前;而上帝的概念无论可能是何等的不完善,多么的幼稚反串演员,它总是代表了人类灵魂在当时所能达到和把握的无上完善的理想。”(麦克斯·缪勒《宗教学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保罗劝勉歌罗西人说:“当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地存在心里”(歌罗西书 3:16)。我们要学会辨别真与伪,也需要在伪的世界里聆听和观看,这种察究也更好的有助你鉴别真的惟一、可靠、差距。当然有的人不足够的智慧有这种能力辨明时,就会容易陷入其中,并被其粗浅的学说掳去。但是,上帝允许这样的事发生,祂当然也是允许人在错误中回转。完全出于祂自己的怜悯和旨意。
现今的社会发展进程里,人类对于知识、信仰、上帝、以及自身生命的问题都思考甚少,甚至我们太多人已经失去虔诚的谦卑和态度去学习。盲目的随波逐流,缺乏将成为人的缺陷。我们要做的,就是敲碎自己被无知控制的局限!
读过历史的人就知道,时间与空间的跨度,接踪而来的陈述爱新觉罗州迪,变成有画面的曲线般影像出现在面前,经历时间冲洗过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向世人展示它的魅力,并不可能只是短短一百几十年,或某个人就能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描述它,而是由不同的不断的穿越和跨越的片段暇接起来,整个人类的历史记载的文献当中,我们只是涉足一点或一小部分时,则不可能用历史的眼光或上帝的眼光去判断和思考它的根源问题,因为局限和有限可以是致命伤。
无论是思想或文化,持久性将逐渐被瞬间性所替代,瞬间性文化已成为网络世界的主导思向,许多瞬间的信息被快速浏览,然后丢弃;文化和商品无一幸免,都要成为“瞬间性”的牺牲品。这种现象导致许多人失去原有的耐力与鉴赏力,久而久之,个人的知识存储量为零,甚有可能为负值,因为他们所得到的信息早已随着瞬间接收与瞬间记忆的功能而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种由网络引发的时代病症,通常不为人所深入认识,一如一个人在不同的旅途走马观花形式,最后他的意识形态还是在原地踏步。知识是各种文化的深入研究和了解,并非蜻蜓点水,如果一个人不认识到这一点,那么他的文化观是浅薄疏失的、无实效甚至是危险的病态。
我们留意到传统文化一直被破坏、丢弃、重组,不伦不类的“界面”冲击整个社会,其说是多元化,到底是人类智慧出现偏差,还说是人类将知识浓缩成一个“压缩包”?21世纪科技的迅猛发展大大改变人类的生活和思考模式,如果有一天,当智能机械代替人脑控制人们工作和生活,那么人的脑袋功能亦会有随之退化的可能;人类思考问题的模式和层面也变得简浅,从而,我们都是被制造的一代又一代,重复再重复相同的规律和规范。于是乎,高估知识和智能技术与低估人头脑的开发潜能同样可怕。

巴刻在《字里藏珍》说到:“人被造是要来管治万物。神把受造物中最尊贵的人,置于创造秩序的首位段国诚,并叫祂要治理这地(创世记1:28);即是说,人要利用一切地上资源,尽力加以利用和发展,使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并且顺服神。神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参见:提摩太前书6:17),祂的旨意是要人学习欣赏和赞叹祂的智慧和美善,去荣耀祂。换言之,神任命人类建立文化和文明。”
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以及上帝给予我们的责任。重新用上帝的视角来看待人类自己的文化和文明。这就需要很大的智慧、勇气和信心。这都是需要破碎自己的工作。要知道“上帝坐在地球大圈之上,地上的居民好像蝗虫。他铺张穹苍如幔子,展开诸天如可住的帐棚。”(参见:以赛亚书40:22),人类自己数十年的一生,甚至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文化和文明千鬼黛,所辛辛苦苦建立的一切,都是徒然,活得仍是虚空的虚空,并非真理,对认识自己和上帝毫无用功之处。
从无神论或基督信仰以外的有神论到一个真正的基督徒的转变,是上帝怜悯了所有祂呼召的人。从学术角度来看褚映红,人类的文化与文明是上帝应允我们建立的,只是从根源上,太多人没有寻找到真相和真理都在上帝那里创造的,于是,祂默示和向世人启示了祂自己,在《圣经》里告诉我们这一切的奥秘:“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提摩太后书3:16)
愿上帝帮助我们认识和敬畏祂和祂的真理!阿们!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61 2018 02 26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