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和平方舟修道释疑(八)-论道家气功

修道释疑(八)-论道家气功
"凡圣同居",平平常常修大道。

北京青年艺术剧院著名导演张奇虹:
我是建国第一批留苏导演系毕业生,在刚到剧院工作时,有人说“一山不能有二虎”,我初来乍到,却成了他人眼中的“虎”,我该怎么办?首先我要把戏排好,其次我要谦虚谨慎对待,要无为对待,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生气,不要烦恼,要把全部精力投入在戏上。老子的“无为”精神给了我智慧杨政龙,不急不躁,团结全体演员把戏排好,就这样战胜了困难。有人又说,排一台好戏不算什么,排两台好戏也不算什么,排出第三台好戏时就能看出你的真本事。我排新编《白毛女》歌剧等三台戏,均获国家奖励。
可见,名利绝不是靠手段争来的,而是靠默默的劳动去创造,热爱心中的艺术而不是爱艺术中的自己。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告诚“修得明道”,“道”其体性特性是虚无、自然、纯粹、朴素、简单、清静、无为、柔弱、不争,这十八个大字对我帮助太大了,是我在修炼道家虚灵功中不断深入感悟。
叶芳扬先生答:
何谓凡圣同居?心有染即凡,心无染即圣。执着我即凡,心虚静即圣。悟真性则空明,智与理冥,境与神会,悟道炼虚灵。
吉林市董慧荣:
相约翠竹溪水边,做客禅房谁为仙。
心猿意马非闹事,无字真经解亦难。
草枯花谢皆有意,绢衫衲衣非两般。
叶芳扬先生答:
还神还虚还无极,粉碎虚空道始成。
山东济南市华殿凤:
识神退位元神显,混元气团在人中;似我似意似无意,恍惚混沌虚空无;灵气灵光灵活现,物我皆空恬不空;性若不空和气住,气归元海寿无穷。
年月日时刻无缓,花落花开为谁安?气定易静守虚灵,试将炼火作等闲;一尺莫如行一寸,自在门中自在仙。
叶芳扬先生答:
养气全神,天真纯朴。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即可得道矣。
江苏南通市徐秀清:
炼功的实质就是观心得道。道就在心中,概括起来就是“修心养性,调神炼意”,只有这样,修炼才能进入上乘。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心神”,道家一般分为识神(多知多觉)和元神(无知无觉)。神虽然藏于心,但它产生于脑河南大学校歌,“脑为元神之府”,识神是浅意识,元神是潜意识。
虚灵功修炼进入“似梦非梦”的混沌态高级层次,关键是调动大脑的潜意识即元神,使之激发灵感,开发大脑智慧。我炼命功基本能感到“内环境的气血运动”但不能进入上乘梁雅优,这需长期地在心性磨炼上下功夫的!炼静功一般能在清静无为中进入功态,偶尔也能出现一些功态画面感应,但不是一贯的。我从不追求,作为一个修道者凡事始终得顺其自然。
我认为,在日常生活或是待人处世中,特别要注意心神的修炼,使识神不断地得到优化,最关键的是要不断地收敛欲念,这是一个艰苦的修炼过程,练功就是修性,修性就是修心。
滚滚红尘,花花世界,如欲速成大觉大悟,必须时时勤佛拭,勿使心染尘埃。我们修道者必须以显明的宇宙观,人生观为指导,以坚持不懈的毅力,不断地克服形形色色的私心杂念,不计名利得失;不与人争斗;不非议他人;不奉迎或排挤他人,积极造就自己的清静的内心世界,使体内中和平衡,做一个虚心、实腹的健康老年人。
叶芳扬先生答:
大道以虚静为本。虚灵,动静相应之轻灵之气。虚灵之气,即修练内丹功活泼灵动之气。虚气为阳,元气为阴;虚气为神之源,元气为精之本。虚宜空,元宜实,此乃道家内丹秘诀张成楚。
北京清华大学徐福明:
刚随老师炼虚灵功不久,有一天傍晚,我躺在床上闭目入静。可能是入静入得较深,就见在头脑里有一小白光点,这光点越来越大越亮,我就一直盯着看,突然一声爆炸巨响,我随之升到了天空,两手臂紧捂着头,好紧张,好紧张,随之我慢慢回来了。我将此向老师汇报,老師就回了一句话:你想着融到光中去。我当时不知这白光点是什么,也不知为什么要想着融到光中去。现在应该讲知道了,这白光点,就是自已本体的外化显现,就是自己的本,而融入光中,就是和自已的本体,和合为一体。我深感从此我的本体就和我结为一体,形影相随,关照着我的一切,如生活、工作、身体、求道及亲人……。
我的人生之旅如同坐在旅游大巴車上,顺遂导游而行,至于下一景点是什么,有什么内容,结什么缘,干些什么只是随缘而行,听从安排。如同我今年四月份随机报名随团出来旅游的情况。可形容为:日丽天晴,风调雨顺,遂心如意。尤其令人欣喜的是,龙虎山景点,虚灵芳苑有一站,顺风、顺水、顺路下车眼前就是。经和老师联系,我们顺利的亲临了虚灵芳苑,朝聖了老子塑像,在老师值班同道的带领下,我们又去了象鼻山,老师拜师台圣地。真是如愿一尝,似周心安排。
我深感虚灵显真,求道首先要有信心,信自已本心,信是道场功德母,方养一切诸善根。
要有金刚心,这一輩子铁了心了,除此无他求,是今生唯一。
不要向外求,不要外拜偶象。千古之学是向本心求道。这正是萬教同源,烈祖同宗。古今中外无有例外。
《老子道德经养生观》是理想的参读书。道德经的“道"“和德”实际都是在讲本体,宇宙本体,和我们内在本体。老师对道德经的诠释,宇宙真理的阐释,我从内心愿意接受认同。非主观臆造而切实际。
叶芳扬先生答:
夜间守定泥丸宫,日间守定脐腹中。行住坐卧无间断,丹田聚能暖融融。
内蒙包头市顾鸿德:
“凡圣同居”,我的理解是:识神与元神同在我们的心中,通过不断地修炼,达到识神与元神和谐,逐步做到识神退位,元神显现,进而达到元神主事。这体现了修道的渐进和不同层次的提升。“和光同尘”,叶老师在《老子道德经养生观》中的新颖解释,我非常赞同!愚意觉得还应有另一层意思,鞠兴浩就是要求修道者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培养锻炼自己的修为和心性,要“上善若水”般地去修炼,为人处事要不显山露水,低调做人,与世无逆,与人无爭,“处卑下以养德,处清靜以养道”,大道不远在心中嘛!
叶芳扬先生答:
要得谷神常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真精既返黄金屋罗晰月,一颗明珠永不离。
上海市柳朝龙:
焦虑,愤怒,嫉妒……等等七情六欲是人类发达的大脑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副作用。有时候在自我保护方面发挥作用(适者生存),但也是一切烦恼的根源。
老子提倡的“见素抱朴,返璞归真”,提倡无我意识,“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入世也好,出世也罢,如能遵循道德经所指点的哲学,对减轻被自我意识的奴役,对跳出功名利禄四道墙定有帮助。
叶芳扬先生答:
大道简易,神炁二字。识得神炁,阴阳性命。道生于无,修本于法。法生于有,道归于无。
江西鹰潭市张红华:
人世间凡圣一步之遥,怎能不同居。
闲看花开,静待花落,冷暖自知,干净如始。 用热情迎接每一份真情,从容的告别所有虚情假意。
叶芳扬先生答:
心存大道,无善恶之分,无愚智之分,无贵贱之分,无高下之分,无美丑之分,心无分别,守中抱一,则悟道矣!
北京清华大学刘玉萍教授: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道?老子讲的道,既是一种无的状态赠我一世蜜糖,又是一种有的能力。宇宙的本能是一种无的状态,但却孕育着有,化生出天地万物来。所以我们通过自觉、自悟、自明、自证、得出:悟道、体道、证道、得道,这样一个比较合理的关系。
悟道:第一是学道,不是求道。道是自己显发出来的。本来就有了,只是把他显发出来,不是向外求的。 学道,学习,学着自己本体显发的自然之道。道是自然流露的,我们只有随顺。
其次,我们必须如实知自心。在悟道的过程中,我们的心出现了偏差,我们被卡在“我执,执我”之中,执着于五官意识和第六、第七意识之中:什么执着啦,优越感,很自大……或很痴情、思索、情绪,也就是被烦恼障和所知障迷惑颠倒,去染为净才是悟道的真蒂。
体道:真我是运动的太极,是天人合一的能量世界。是生命的先天大智慧,高能量糸统。这个系统是瞬间闪现的光和影。在见我的过程中,返老还童,脱胎換骨,循序渐近地有真实生命的体验。元精、元气、元神、元情、元性的五元是见真我的必经之路。我们只有抛弃功名利禄一切杂念和偏见,使内心真正达到恬淡虚无的状态袁语昕,才能内守,达到虚、空、无的境界,这就是体大道的秘诀。
证道:道德、太极含有有形和无形两面,生命是一个立体的时空存在,物质世界和虚象的能量世界並存。在虚灵的状态中出现下列诸多现象:如,一轮明月高悬,大日被乌云遮去,青龙与白虎,山河大地现眼前,飞来苹果,天降舍利……这些都是见证我的过程,是证道的标志。证道是多维时空的集合,是先天一气的承载与传达,证道是开启灵性的工程,证道是还原生命多时空存在的真实性的张显。
得道:得道正像老子所讲“反观自已” ,就是观自身的实相。实相就是看到自己的如来身。本来本心就是如来,他来来去去,可是你自已不知道的啊!得道就是一句话,就是找自己。苏格拉底的全部哲学也是寻找自己呀。只是他无形,我有形;他永恒,我短暂啊!
叶芳扬先生答:
人生在这红尘世界,一定有我。婴儿出生紧握双拳,第一声哭:“苦啊”!因此,人一生无法做到“无我”。有我就有你,有他;有你、我、他,就有人间无穷是非烦恼。“我”与“无我”的大脑潜意识概念,修道要求做人做事要做到无私、无欲、无我的境界,凡人可能吗?不可能!老子提出:“少私寡欲”,养生少私心杂念,心胸宽广些,是非名利看淡些,这大多数人可以做到。因此,凡圣同居,每个人都可以修道证道。
心宽一尺路宽一丈,敞开心胸善待所有人。无论是你喜欢的还是讨厌的,无论是你的朋友还是你的敌人,都要尊重他们,这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慧!
北京市李明:
《道德经》云:“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正如叶老师的《老子道德经养生观》所说“最高尚的大德,就好像处于低处的川谷,容纳着所有的污垢和秽浊。”这正契合道家所说的“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的说法,真正的隐士真人面对世间的污秽、倾轧却能够保持清静无为的心态,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为,以圣洁之道心居藏污纳垢之所,这是我所理解的凡圣同居、和光同尘的一种角度。
叶老师说:“道不远在心中”,也即是说每人都可以超凡入圣,每个人都是凡圣同居,通过清心寡欲、修心养性,都可以修得大道。佛家讲人人都有佛性功夫哥,众生通过修证佛法,皆可成佛。而王阳明心学所倡导的知行合一,听从内心良知的行为,“人皆可成圣”,同样反映了凡圣同居的思想理念。
叶芳扬先生答:
和谐,和气,平和,似水性柔和,恬静,谦卑…
上天降甘露,善心道自长。若识颠倒颠,水火炼金丹。
江苏海门市赵立康、徐美英:
道生之,德畜之,道和德,两者是不能偏废的。修道即生道,修德即养道。行道在悟性,行德在养命,养生和养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养形,是身体健康,度百岁乃去。养生不仅要养其天年,而要我命在我不由天。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道是宇宙之根,天地之本,宇宙自然万物均源于此,混混沌沌状态的精气,阴阳二气,不但体现在自然界万物中,也体现在人的生理现象之中。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万物之终始也。坎戍月精,离己日光,日月为易,刚柔相当,调和阴阳。
人与天地自然信息共振,气功养生必需掌握宇宙运动规律,掌握阴阳之道,才能养性长寿。我们炼功先培补真元,气旺生津明知故爱。每天上午辰时太阳東方升起,站桩养气蓄能法抱圆守一。下午酉时面朝西方静坐通灵法,肝肾同源,等到全身发热,改做强肾造精法,吞津生精益养延年。
叶芳扬先生答:
口为玉池太和宫,漱咽灵液道至虚。
环阳睡法关键在于:咽津,意念口水哗啦啦流出,满一口后送入下丹田。似睡非睡,绵绵若存,下丹田鸭蛋大小火球,两肾发热不破真广,后背部骨髓造血功能旺盛。两脚打叉,三阴交有两个白色光点,养血安神,调经活血,健脾强肾。心静,心安,心喜,喜气洋洋,身心欢愉。全身通电发热时,两脚放开,改为按摩气海关元神阙,结合咽津水火交济,炼丹返命门。晨醒寅卯三至五点,肺主一身之气,结合铁裆功,女丹功修炼,美容健身。
江苏南通市徐秀清:
凡圣同居,泛指凡念和真意同居性海。叶老师说:“尽去凡心则不成道;不存真意亦不能了道”。其实,同而非同,居而不居。悟而自净,方为正修。所谓凡,即凡念、凡心,属识神操控,人皆有之;所为圣,即正气,真意,真元之气,属元神主宰,人皆有之。二者无法割舍。即使先圣贤人亦即如此!这里的关键,我认为是心神的修炼。
老子养生的基本观点,就是虚静自然,遵道贵德,在磨炼心志上下功夫,教人通过净化意识,优化生命,更好地认识改造自己的身心,改造主客观世界。叶老师说:“气功是在特定的良性意念诱导下身心合炼的高级运动”,所以,只有身心合炼,性命双修,才能达到高层次,概括起来就是“修心养性,调神炼意”。
我们在心静、念纯的同时,要坚持“真意”、“念正”修炼,以达到神气和合的虚静状态。老子说:“道生一王蒲臣,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道”和平方舟,这“一”即真元之气,“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圣,神得一以灵,万物得一以生”我们炼功就炼这真元之气。只有在“真意”的境界中,阴阳和合,坎离颠倒,达到后天返先天,太极返无极,化“有”为“无”,而无为之中无不为。只要知此理,不执着,不苛求,全身虚静,丹田火球时隐时现,三分力足已。
叶芳扬先生答:
凡念真意,同居性海。坎离颠倒,水火交济。凡圣同居,识真神仙。
江苏南通市朱德军:
我还清晰记得龙虎山第二期师资班老师引用《管子?形势解》中的: “山不辞尘,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流,故能成其深;圣不辞众,故能成其大”中的一句话,他要求我们修道之人,不要搞什么形式主义,整日口头里“阿弥陀佛”吃斋辟谷,实质却是凡心不减,妄念太多。
人之所以是凡人,就是因为有贪念,有欲望。在这个物欲横飞的年代里,唯“虚其心你行我素,实其腹”,“致虚极,守静笃”方能解纷和尘。常拂心尘是一种品德,常拂心尘是一种智慧。时常开启自己的智慧,熄灭自身的烦恼和痛苦,和光同尘,无忧无虑,虽在凡尘也同神仙。天下事物无非就是阴阳刚柔,美丑善恶,是非曲直,它们都各具其性。所谓的凡圣就是要我们辨证掌握好道德双修、性命双修,灵活运用识神元神、抱球静坐。做好一个道德高尚,身心健康的凡人。我们定能快乐逍遥,位立仙班。
叶芳扬先生答:
心能清静,道炁丹成。
记住:红尘即仙境,区别在我心。
道化生天地自然万物,天地自然万物归入道。道为天地自然万物之母,道无处不在,永久永恒存在于天地自然万物之中,无私无形中奉献道的能量信息物质…。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62 2018 11 30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