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宫廷计官网八闽风云名人过眼录与泉州鲁东十八士传奇-泉州市历史名人研究会

八闽风云名人过眼录与泉州鲁东十八士传奇-泉州市历史名人研究会
泉州卷(市区、晋江、石狮)【1】欧阳詹(唐)晋江潘湖人,泉州第一位进士,和韩愈同年及第,著有《欧阳行周文集》,《全唐诗》收其诗一卷。同时他也为古文运动推波助澜,韩氏称其“志在古文”。(见《题欧阳生哀辞》)【2】曾公亮(北宋),北宋政治家、军事家,官至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鲁国公。其最大成就在于奉敕编撰《武经总要》,该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官方编撰的军事科学百科全书,里面记载了世界上第一支“火药火箭”。【3】吕夏卿(北宋),北宋史学家,参与编写《新唐书》,是欧阳修最得力的助手。【4】梁克家(南宋),南宋状元,著有《三山志》。该书是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关于福州历史、社会的地方志,也是福建现存最古老的地方志。【5】蒲寿庚(宋末元初),阿拉伯商人后裔,定居泉州,宋末元初著名海商,掌控泉州市舶司三十年。宋笠娜
【6】黄元寿(元末明初)泉州熙春铺仕曹巷晋江金墩安平人,云南腾冲卫总兵渤泥文莱开国国王。
【7】蔡清(明),明朝理学家,擅长易学研究,著有《易经蒙引》抗日之雪耻。【8】苏浚(明),明朝理学家。其名篇《鸡鸣偶记》把朋友分为四类:“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凶兽饲养手册,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攘,患则相倾好先生徐丽,贼友也。”【9】王慎中(明),明代散文家、诗人,唐宋派的代表人物,与归有光、唐顺之号称嘉靖三大家。诗文集有《遵岩集》。
【10】俞大猷(明),抗倭名将,与戚继光齐名。时云贵川总督兼兵部尚书衔潘湖黄光升授其方略,不仅将其抗倭经验写成《洗海近事》一书,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武术家,著有《剑经》、《续武经总要》。人将其著作集结成《正气堂文集》。
【11】黄光升(明),福建晋江潘湖临漳金墩人,云贵川总督兼兵部尚书衔;户刑二部尚书潘湖黄光升。

【12】黄凤翔(明),福建晋江潘湖欧祠山金墩人,翰林侍读学士明榜眼南京礼部尚书。


【13】黄汝良(明),福建晋江安平金墩人,翰林院学士明礼部尚书。
【14】何乔远(明),明代杰出的方志史学家。一生著有《名山藏》、《闽书》等,其最负盛名者为《闽书》,是一部研究福建乃至东南沿海不可多得的巨作。【15】李贽(明),号温陵居士,明朝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也因其独特的思想和主张被时人视为“异端”、“洪水猛兽”,提倡个性自由、男女平等,文学上主张“童心说”,晚年对公安派三袁影响较大。著作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16】张瑞图(明),明代书画家,尤工书,与董其昌合称“南张北董”,因其曾依附魏忠贤,晚节不保。【17】李廷机(明),号九我,明朝大臣,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清官贤相。【18】施琅(明末清初),明末清初军事家、官至福建水师提督,封靖海侯。初为郑芝龙部将,后因郑成功杀其父弟转而降清,一生最大功绩在于攻取台湾,并在台湾弃留问题上力保,并上书《恭陈台湾去留疏》,促成清政府对台湾的管理。【19】施世纶(清),施琅之子,清代著名的清官。曾被康熙称为“江南第一清官”,亦是公案小说《施公案》的主人公。【20】黄虞稷(明末清初),明末清初藏书家。参与编纂《大清一统志》,该书是清朝官修的地理总志。【21】黄锡衮(明末清初)晋江潘湖湖口金墩人,田洋黄志商之祖父,官至东阁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衔,著有《潘湖叟黄大学士文集》。

【22】丁拱辰(晚清),机械工程专家,中国第一个比较系统地考察西方火器的使用和构造,并研究制造了中国火器。其所著的《西洋火轮车火轮船图说》是中国学者自著的第一部有关蒸汽机和火车、轮船的著作。【23】黄宗汉(晚清),晚晴官员,曾任两广总督、五口通商大臣。【24】吴鲁(清末民初),清末泉州最后一位状元。【25】林惠祥(1901—1958),我国著名的人类学家、民俗学家。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奠基人,代表作有《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等。乙(南安)【26】义存(唐),禅宗大师,闽侯雪峰寺的开山鼻祖。【27】郭忠福(五代),尊称广泽尊王,泉州地区重要的神祗,以“至孝”闻名。详见林国平《闽台民间信仰源流》(P190—P194)。【28】吕惠卿(北宋)数码兽次世代,北宋大臣,王安石变法的第二号人物,也因其在变法运动中的种种作为而备受争议。【29】洪承畴(明末清初),清朝首位汉人大学士,同时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后世对其褒贬不一。关于其降清有诸多传说。【30】郑芝龙(明末清初),郑成功之父,著名海商,曾召泉州流民数万人赴台开垦,对台湾开发颇有贡献夜神翼。【31】郑成功(明末清初),民族英雄,本名森,字大木,郑芝龙子。因蒙南明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 “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不知是历史巧合还是天命已定,郑氏38岁英年早逝,而荷兰殖民者统治台湾也刚好为38年。其一生最大功绩亦在于收复台湾。【32】叶飞,开国上将之一,生于菲律宾。参与创建闽东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后期任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司令员,指挥漳厦战役和炮击金门。【33】李光前,知名华侨,东南亚橡胶大王、慈善家,陈嘉庚女婿。丙(惠安)【34】庄季裕(北宋),其著《鸡肋篇》是一部考据类笔记,书中载有大量全国各地物产、饮食、医药、民俗,对于认识宋代社会及其生产生活有一定帮助。【35】卢琦(元),诗人、元末闽中文学四大名士之一,其“日高花散影,风定竹无声”成为一代名句。【36】黄吾野(明),布衣诗人,与李攀龙、王世贞、沈明臣等人唱酬颇多,他的诗、书、画名重一时。【37】张岳(明),明朝大臣,与陈琛、林希元号称“泉州三狂”(陈琛为蔡清弟子,晋江人,理学家。林希元为同安人,古时同安属泉州,另载)。同时他也是唯一列入《明史》的惠安人。【38】李周(清),惠安石雕史上第一位有名可查的石雕大师。(惠安石雕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素有“中华一绝”之美称。)【39】陈伯达,毛泽东五大秘书之一,号称“理论家”、“中共一支笔”,我们所熟知的四大家族之所以颇具负面性概始于陈氏之作《中国四大家族》。中共九大后曾一度成为“中共第四号人物”,1981年被列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之一”。知名作家叶永列著有《陈伯达传》。丁(安溪)【40】詹敦仁(五代),安溪首位县令,有善绩。【41】李光地(清),清初大臣,官至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力荐施琅征台。同时他又是理学大师,被时人尊称为“安溪先生”,今人辑有《榕村先生大全集》。但他也因“蜡丸传书”一事与好友陈梦雷(福州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类书《古今图书集成》编写者)决裂。【42】林嗣环(清),博学善文,著有《铁崖文集》,其名篇《口技》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43】李清时(清),李光地从孙,清代治水专家,对修坝分洪、利用溉田等诸方面颇有建树,著有《治河事宜》。【44】莫邪,女,革命作家。歌曲《延安颂》词作者。(另:王永庆、李尚大、钟铭选、陈沼涛等祖籍在安溪者另载)戊(永春)【45】留从效(五代),曾任清源节度使,有善绩,对泉、漳二州社会发展颇有贡献。【46】陈普足(北宋),即清水祖师,俗称“祖师公”、“乌面祖师”等,闽南及台湾一代有诸多信众。详见林国平《闽台民间信仰源流》(P217—P221)。【47】留正,(南宋),留从效六世孙。南宋贤相,《宋史》有传。【48】林俊(晚清),咸丰年间其领导的会党起义席卷了闽中南大部分地区,成为清末以来福建地区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己(德化)【49】何朝宗(明),明代瓷雕艺术大师,德化窑瓷雕的代表人物,其所塑的“观音像”被视为“世上独一无二的珍品”。厦门部庚(同安)【50】苏颂(北宋),官至宰相,但他更是一个伟大的天文学家和药物学家,其创制的水运仪像台闻名于世,被英国著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誉为“中国的天文钟”。此外,他还编撰《本草图经》,不仅为辨识近似药物而绘制近千副药图,还系统收录了大量的单方、验方,集中反映了北宋中期的医学成就。【51】林希元(明),理学名宦,“泉州三狂”之一,对《易经》有很深的研究,著有《易经存疑》,今人辑有《林次崖先生文集》。【52】洪朝选(明),明朝官员,为官清廉,砥砺名节。因得罪张居正而罢官。【53】卢若腾(明末清初),官员、诗人。曾随明郑势力渡海入台,是台湾文学发展的重要奠基人林蔚殷,其诗大都反映动乱社会,今存有《岛噫集》张耐山。【54】陈永华(明末清初),明郑将领,辅佐郑经经略台湾,对台湾社会发展、文教事业等等做出巨大贡献,为了纪念其政绩,今台南建有“永华宫”。传说其曾化名为陈近南,领导天地会。【55】陈化成(清),爱国将领,曾任福建水师提督,中英鸦片战争中死守吴淞口,身上七处负伤,誓死抗英,壮烈牺牲。化成殉国后,上海民众奉其像于著名的上海城隍庙,成为与霍光、秦裕伯齐名的“上海三大城隍”。【56】辜鸿铭(清末民初),祖籍同安,生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学贯中西,号称“清末怪杰”宫廷计官网,精通9钟语言。他自称“一生四洋”,即“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同时他也是第一个将《论语》、《中庸》等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的人,在西方享有极高的声誉。晚年执教于北大,人称“辜疯子”,今有多则关于他的名闻轶事。代表作有《中国人的精神》等。【57】卢戆章(清末民初),中国文字改革的先驱,汉语拼音文字首倡者。创制中国切音新字,其制定的汉字拼音方案被认为是标志着中国人关注文字体系改革的开端。辛(其他区)
【58】黄府 (1130-1110)字用藏又字大方号东美晚号廉伯,莆田黄石金墩人。平海军节度使,副都统荣禄大夫太师。


【59】陈嘉庚(1874——1961),集美人,著名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早年随父往新加坡谋生,兴办实业,发迹后反哺故里,创办厦门大学、集美学村等。抗战期间多次积极组织捐款,数额达15亿之巨,极大地支持了国内抗日力量。毛泽东评价其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著有《南侨回忆录》。【60】林巧稚(1901——1983),生于鼓浪屿,医学家、中国妇产学科奠基人之一,同时也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她不仅医术高超,且医德、医风更是有口皆碑,有“万婴之母”的美誉。关于她的传记有《林巧稚传》。
明末清初,晋江一位私塾先生通过言传身教,先后培养出17位进士以及一位武将,震惊国人;明崇祯帝在获悉此事后,将他居住之里封为“鲁东”,并镌碑勒石为记——
“鲁东十八士”:古代教育史上的惊世传奇
陈鹄故居外有石碑
鲁东十八学士的名字被镌于“陈鹄先生纪念公园”的墙上
泉州网讯 (记者吴拏云 庄建平/文 吴拏云/图)中国古代教育从春秋时期开始,已经讲究“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即每25户家的“闾”设有学校叫“塾”,每500户家的“党”设有学校“庠”,每12500户家的“术”有学校叫“序”,在国都则设立“大学”。可以说,作为最基本的教育平台的“塾”,在对民众开蒙启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日前记者在走访晋江龙湖镇鲁东村(古称“卢塘”)时意外获悉,明末清初时,卢塘当地的一位私塾先生先后培养出了17位进士以及一位赫赫有名的武将,这18人后来便被民间尊称为“鲁东十八士”或“鲁东十八学士”。而这位私塾先生原名陈文晖,曾在明万历年间担任过官职,后来隐居卢塘,改名陈鹄,是位博学多识的名儒。
泉州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据《泉州地情系列·泉州进士录》一书所述,自唐代欧阳詹贞元八年(792年)首登甲第以来,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名进士,在长达1112年的时光里,泉州共出了进士(不包括存疑者)2791名,其中文进士2378人,武进士193人。古代考取功名,要通过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的层层选拔,大多数书生想登进士岂止要熬上十年寒窗,有的甚至要花掉大半辈子,难度非常大。而陈鹄一人就能教导培养出17位进士,这在中国古代教育史、科举史上,都称得上是一个惊人的奇迹。明崇祯帝在知悉陈鹄事迹(当时只有16人中进士,另有一人中举人)后曾赞道“孔子在鲁西,陈先生堪称在鲁东矣”,因而敕封陈鹄隐居的卢塘为“鲁东”,并镌碑勒石为记,传说还在村口建了一座“鲁东”坊。
鲁东村酷好文史的施能求老先生告诉记者,“鲁东十八士”名单包括了陈洪谧、卢若腾、吴韩起、黄锡衮、何运亮、沈佺期、王命岳、蔡肱明等诸多在泉州历史中读来如雷贯耳的名字。当年陈鹄的私塾名为“文晖书堂”,该书堂据文献载“门迳通邃、馆舍俨然”。如今书堂遗址尚存,惜年代久远,内部墙体坍垮严重,外面更是荒草丛生,已经很久无人踏足。陈鹄是在清顺治十年(1653年)病逝于杭州客栈的王洋爱傻笑,后来其灵柩由门生运归鲁东村,并御赐钦葬在村子西北边的岩山东南窟,泉州知府黄逊诚(疑为南明官员)曾在其墓旁立石碑示人。“后来据说陈鹄的墓在上世纪50年代曾遭破坏,现场一片狼藉,村里人寻回这块石碑,保存在了村里。”在施能求的带领下,我们在陈鹄故居外找到了这块黄逊诚留下的古石碑,只见上面镌有“泉州府学耆士鲁东陈先生坟”字样,落款为“中顺大夫、泉州府知府黄逊诚立”。和它一块被保存的还有另外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鲁东耆士陈鹄先生故居”,据说是近代才刻的。鲁东村的施性凯老先生称,鲁东村人正在着手打造“陈鹄先生纪念公园”,试图让更多的人知晓这位古代名儒的故事。
明末清初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历史时期,在朝代更迭之际,诞生了许多豪迈、悲壮,甚至可歌可泣的故事。“鲁东十八士”的出现,为这样一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更添了一抹瑰丽的色调。而实际上,“鲁东十八士”虽同出一门,但在历史舞台上,他们选择扮演的角色也不尽相同,有的为了明王朝慷慨赴死,有的顺应潮流在清王朝为官,有的则急流勇退、归隐田园,可以说,这形形色色的身影正映衬了历史的轮廓。
泉州紫阳朱子研究院会长林建康认为,晋江“鲁东十八士”在缔造古代教育史上一个惊世传奇的同时,也凸显了泉州文化底蕴深厚的特质。泉州自古以来,书院林立,家传户诵,文风丕盛,特别是在朱松、朱熹的“二朱过化”影响下,泉州教育傲然崛起,大批胸怀抱负的文人学士在历史中耀世登场。“鲁东十八士”的出现,更说明了泉州“海滨邹鲁”之称,实至名归。
名儒弃官 执教乡里育英才
陈鹄本人为状元后裔,秉承朱子理学,弃官隐居卢塘荷塘莲语,开私塾馆学,收18位门生,个个功成名就,其中17位考中进士,1位官至总兵,展现了泉州明清时期的科举盛况
“文晖书堂”曾是陈鹄教书处
据《泉郡渎头文晖陈公派家谱》所载,陈文晖为渎头第三十八世。
黄逊诚所立之碑至今犹在
据说在鲁东村路口原有一座鲁东坊
核心提示
泉州儒林对朱子学说的后继阐明,厥功甚伟,明清时代曾涌现了蔡清、陈琛、张岳、林希元、李光地等一批著名理学家,使泉州成为当时的理学名城。在这样的氛围里,明清不少泉州儒士便以“格物致知”为己任,也秉承了朱子所说的“圣人之心,浑然天理”“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理念,甚至不惜为此过起隐居生活,陈文晖(后更名为“陈鹄”)便是其中一人。
□记者 吴拏云 文/图
陈鹄为状元陈逖后裔
陈鹄(1570年—1653年)原名陈文晖,字光夏、浩文,号耆斋,为晋江五店市屿头陈厝人,是五代后梁时期晋江状元陈逖的后裔。据《渎头青阳鲁东陈氏家传》所述,陈逖为晋江渎头世科人,其传十五世至解元陈与桂;陈与桂由晋江渎头移居五店市屿头陈厝,“再传十五世至陈鹄,乃寓居鲁东”。据鲁东村人施能求提供的《泉郡渎头文晖陈公派家谱》所载,陈文晖为渎头第三十八世。
陈文晖在明万历庚子年(1600年)领府学乡荐,最初被朝廷委任为青田令(即浙江青田县令),入仕爱民如子,青田人塑像生祀之,后擢升为户部主事。清乾隆《晋江县志》:“(文晖)万历庚子举人。授青田令,爱民如子。擢户部主事。青田人塑像祀之。”再后来阉党乱政,陈文晖不愿与阉党同流合污,于是弃官而走,迁居卢塘,过上了隐居的生活。《渎头青阳鲁东陈氏家传》曰:“阉党乱政,归隐卢塘馆学,即鲁东文晖书堂,设馆授徒,教授乡里,执教不仕。”在卢塘时,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陈文晖更名为陈鹄,但是他所开的私塾馆学,依然取名为“文晖书堂”。
择优选才 悉心培养
陈文晖弃官隐居卢塘时,曾携儿子陈洪谧同行,陈洪谧便成了他教导出来的第一位进士。陈洪谧在南明时期还官拜文渊阁大学士,《温陵晋邑渎头世科陈氏家传·陈洪谧》载:“唐王时,以民望授兵部左郎,改礼部。乙酉秋,与蒋德璟、黄景昉、黄道周同召,拜文渊阁大学士,以母老乞归。”陈洪谧之子陈俞侯后来移居泉州城内居住,开辟“济东陈氏”分脉,后人称其所居住的巷道为“济东巷”(今位于泉州中心市区中山路上)。陈俞侯的后裔陈文章告诉记者,他们济东陈氏以前宅第门前都会悬挂“世科衍派”,正是为了牢记其族脉源自晋江渎头世科。
据清代知府陈秉直所撰的《泉州府学耆士鲁东陈鹄先生门生十八士碑记》载,陈鹄在“文晖书堂”时收了17位门生,“潜心精鲍翠薇选,拔优秀才嗜学而智者,收为门人十有七也,教授诸生”;另外还有一位门生,因家境清寒,无力支付学费,便当起了书堂的炊事工,一边打工一边跟着读书,“为学府耆士陈先生煎茶煮饭,亦工亦学”。陈鹄收的这17位门生便是:陈洪谧、蔡肱明、卢若腾、张朝綖、吴韩起、黄锡衮、辜胤奇、丁胤甲、梁玉蕤、郭符甲、杨明琅、沈佺期、许吉璟、何运亮、苏国瓓、王命岳和施显炉石雪兔,那位半工半读的门生则是史赞圣。
门生掀起“金榜题名”潮
陈洪谧在明天启七年(1627年)中举,又于崇祯四年(1631年)中了进士,在那之后,文晖书堂的弟子便掀起了令世人瞠目结舌的“金榜题名”潮。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黄锡衮、蔡肱明、丁胤甲(也作丁孕甲)、吴韩起、辜胤奇(也作辜孕奇)、梁玉蕤、卢若腾、张朝綖等8人联袂荣登进士榜;崇祯十五年(1642年),史赞圣成为特科进士,授行人(宗人府御厨),后迁户部主事,擢吏科右给事中;崇祯十六年(1643年),苏国瓓、何运亮、郭符甲、沈佺期、许吉璟、杨明琅又齐报登科之喜;崇祯十二年(1639年),王命岳考中举人,直至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他才又赴考,中了进士,是文晖书堂门生中最后一位中进士的,而此时不仅已经改朝换代,连恩师陈鹄也已病逝。
门生中唯一一位没有考进士的人是施显(施琅的弟弟),这是因为他年龄最小,而且适逢乱世,弃文从武百里战王,投于郑成功的麾下。据《都阃安侯·施公行述》载:“郑氏素知弟(施显)英勇冠诸军,侦其至,深相结纳。当是时,永历犹建号粤东、西,即剡奏,授职总兵”。由是可知,施显在当时颇具武名,并且官至总兵。
展现明清 科举盛况
据介绍,《泉州府学耆士鲁东陈鹄先生门生十八士碑记》(以下简称《十八士碑记》)是知府陈秉直于清顺治十年(1653年)在听闻陈鹄故事后,感慨万分之余所作的。由于明清更迭之际,时局纷乱,典籍中没有记述此事。所以陈秉直亲自前去拜访当地耆旧故人,才采写出此文,“明末清文事未考,纪籍未志,谘访耆旧故,不揣之固陋,盖爰笔志其概矣”。
陈秉直在碑文的开篇时写道:“吾郡卢塘为钦赐之里,文风丕盛,明末清初科甲蝉联,簪缨鹊起,盖敕封鲁东矣。地处晋江衙口西北侧四里许,此里文晖书堂学馆,门迳通邃,馆舍俨然。明末清初科第入仕者,为世人所慕。自此平凡无奇之卢塘,因科第入仕甚多,而闻名于世。”陈秉直还援引了当时他所能找到的几本地方族谱和佚事录来还原陈鹄十八门生的故事。不过也正由于陈秉直采用了不少民间传闻,所以内容难免存疑。譬如,他在文中称:“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江南闯王李自成起兵北上,长城之北女真族皇太极虎视眈眈,明思宗朝廷内忧外患,处多事之秋矣。吾郡耆士陈先生适逢七十五寿辰,诸门生请奏陛下,让廷臣诸生为之祝寿,以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恩……”首先,李闯王并非起兵江南;其次,在山河破碎、国家存亡之际,诸门生恐怕是不可能去向崇祯帝提为师祝寿之事的三界仙缘。而在记录卢塘为何更名为“鲁东”时,有的族谱称是崇祯帝钦赐,有的则说是顺治帝所赐,皆因当时流闻不断,殊难辨别。不过,瑕不掩瑜,碑记不仅大致记载下了文晖书堂传奇的故事,而且鲁东十八士个个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更将泉州明清时期科举方面的盛况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一代耆士 命殒他乡
《万姓统谱·旧耆春秋》载称,“鲁东位于龙湖东北部,人口千余,古称卢塘,又名鲁滨,为海滨邹鲁之东故名。而鲁东之名,则源自明末清初,有位名陈鹄之私墪先生,在鲁东文晖书堂执教,收门生十八皆考取功名,在朝廷为官,后被明崇祯皇帝闻知,赞叹道,孔子在鲁西,陈先生堪称在鲁东矣,故曰‘鲁东’。元明属晋江县十七、十八都,于是下旨将陈鹄老先生居住之里封为‘鲁东’。镌碑勒石竖于鲁东与埔头乡路间。皇上之旨:为天下行人及文武之臣下马之礼仪如过孔庙,供人凭吊或朝拜焉。”可见,鲁东得名实是因陈鹄之故。
陈鹄生平还曾应邀到附近邻里讲学,譬如在与鲁东村相邻的埔头村内的“正觉堂”,即有堂联记载陈鹄曾到该地讲学。
陈秉直在《十八士碑记》中引用“正觉堂”碑刻的记载称,清顺治帝听闻“泉州府学耆士陈鹄之门生皆为国梁邦柱”,也是大为震惊,认为大清刚刚定鼎天下,急需英才来辅佐朝廷,于是下旨“敕封陈鹄为昭代圣贤之耆士”,还召陈鹄赴京奈何跳错墙,打算赐封他要职。陈鹄接旨后,虽年事已高,无奈也只能奉旨赴京。不料,由于连日赶路,舟车劳顿,加上水土不服,陈鹄在半途染病,竟最终不治而逝于杭州客栈。“其灵柩为门生运归鲁东西北岩山之东南御葬,噩耗传遍京城”。另据载,在岩山上还有陈鹄门生“十八士读书处名录崖刻”,这是清代鲁东文士所刻的。
十八门生 风云时代述悲欢
明清更迭时期,鲁东十八士做出了各自的抉择郭晨东,结局也不尽相同,大抵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继续拥护明廷及其后续的南明政权,至死不渝;二是顺天应时,投靠清廷谋求官职;三是生逢乱世,死于祸乱;四是致仕而归,退隐田园
鲁东村人着手打造“陈鹄先生纪念公园”
鲁东文献记载有陈洪谧事迹
陈俞侯迁居泉州中心市区,他所居住的巷子就被称为济东巷。
晋兴堂已有600多年历史
鲁东十八士有多少人曾踏足晋兴堂现已不可知
西街济东陈氏祠堂原址处早已物是人非
核心提示
不久前,晋江鲁东村人在村内兴建起“陈鹄先生纪念公园”,公园内虽然设施较少,但镌有陈鹄浮雕像的一堵照壁,还是勾起了人们对这位泉州古代耆士的怀念。同样不能忘怀的,还有陈鹄的那18位门生,他们在明末清初的风云时代中,又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记者 吴拏云 文/图
陈鹄门生结缘晋兴堂
在鲁东村内,有一座寺庵叫晋兴堂,古称庐岭庵,为三间两进建筑,重檐歇山顶,东西翼堂互对,环列为幛。据《鲁东晋兴堂重建碑记》载,晋兴堂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年)丁已仲春,当时是龙山祖堂知寺盼安禅师,应鲁东乡绅耆老之请,命门徒倍怀贞姑倡建的。隆庆三年(1569年),玄智贞姑鸠资重修。当时的进士王任重为庵寺题额曰“益汝道业”,而礼科给事中黄才敏则联云:“地接龙山声通南海;寺开卢塘人引西天”。天启七年(1627年)阳春,龙山祖堂三十三传知寺儒僧虚怀于此讲经论道,一边兴佛法,一边修学儒术,“四海淄徒,响风而靡”,使得卢塘成为人文鼎蔚之地,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才促使陈文晖迁居卢塘,在此隐居呢?
崇祯四年(1631年)孟秋,监院肇喻贞姑再次对庵寺进行修葺,当时进士曾昌明为之题门额曰:“声望日隆”,并联曰“修真悟道济度群迷,普力罪生消除灾障”、“庐山分雨桑麻绿,岭翁含得雪意酣”。
据鲁东村人所述,庵院早期常住僧尼近半百人。而这庐岭庵与陈鹄的文晖书堂近在咫尺,所以在文晖书堂攻读的陈鹄门生也常到此庵中赏景、祈愿。如今在庵院大门前的一座香炉上,还刻有“炉岩岭下十八贤士出鲁东,佛光普照炉香袅袅百千载”的诗句。
时光荏苒,庵院今已历数次重修、重建,鲁东十八士在庵院中究竟有否留下何物,不得而知。不过,庵院内倒是留有高僧弘一法师与圆瑛法师的题字,令人赞叹。
泉州城内原有“陈氏豪宅”
陈洪谧是“鲁东十八士”中第一位考中进士的。清代李清馥在其著作《闽中理学渊源考》中的《侍郎陈龙甫先生洪谧》一文中称陈文晖(即陈鹄)的儿子陈洪谧“宋与桂裔,崇祯四年进士,授南户部主事”,并描述他“遇童子试,与诸生指授题义,语温温不啻其父师”。童子试即科举时代参加科考的资格考试,在唐宋时称州县试,明清称郡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的考试。从李清馥的记述来看,陈洪谧也曾和颜悦色地指导参加童子试的考生要如何参悟题义,在这一点上颇像其父陈文晖,也算是得了老一辈人的“遗传”吧。
据载,陈洪谧后来在崇祯朝担任过苏州知府。在苏州9年,“一以仁恕为政”,赢得好评,民间甚至尊称他为“陈母”或“陈佛”,还在家中悬挂他的肖像画,祀奉他。李清馥对此赞称:“(陈洪谧)学行夙优,守苏循职,为一时最,与方岳贡齐名。晚方大用,而未竟其措施云。”方岳贡是明末官员,曾任户、兵二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陈洪谧能与他齐名,自然是评价极高。而从陈洪谧身上,又可看出陈文晖对于儿子的教育,确实十分成功。
清顺治二年(1645年),南明弘光政权亡,郑鸿逵等迎唐王朱聿键入闽即位,改元隆武。隆武帝最初授陈洪谧兵部左侍郎之职,又改礼部左侍郎,后来再拜其为文渊阁大学士。但不久,陈洪谧以母亲年老为由乞归。康熙七年(1668年),陈洪谧卒于家中。
陈洪谧的儿子陈俞侯后来顺应时势在康熙朝出任济东道台,将宅第由鲁东村迁至泉州城内,他所居住的巷子便被唤作“济东巷”。如今我们依然可以在中山路上找到这条巷子,不过当时陈俞侯居住过的府邸,早已荡去如寒烟。
居住于济东巷的陈俞侯的后裔陈文章告诉记者,他们这派分支被称为“济东陈氏”,陈俞侯便是开基祖。陈俞侯清初在当地原建有一座五间张三落的大豪宅,东边带护厝。古时宅第西边是石壶巷,巷内有一大石壶及一口井,据说那里曾是陈俞侯府上喂马的地方。
济东陈氏在西街原有一座祠堂,堂中有联曰:“世代诗书承孝友愿人才有济,科名藩儒继状元胤文晖鲁东”,同样提及陈文晖在鲁东的传奇事迹。惜该祠堂今已圮废。
坚护明廷励节终身
明清更迭时期,面对明王朝的崩盘和清王朝的崛起,鲁东十八士做出了各自的抉择,他们的结局也不尽相同,大抵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继续拥护明廷及其后续的南明政权,至死不渝;二是顺天应时,投靠清廷谋求官职;三是生逢乱世,死于祸乱;四是致仕而归,退隐田园。
蔡肱明、郭符甲、吴韩起、张朝綖、沈佺期、卢若腾、许吉璟等7人应属于第一类人,特别是蔡肱明与郭符甲,两人是为国守节而死。
蔡肱明(1598—1644年),字子起,号靖公,谧忠愍,晋江莲塘(今为石狮市蚶江镇莲塘)人。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进京,崇祯帝自缢。农民军领袖张献忠率部进攻川南,后被川陕总督樊一蘅击破。张献忠死后,寇党继续攻打川南诸州,时任兵部郎中的蔡肱明檄召松藩副总兵朱化龙前来救援,不料朱化龙与部下一同兵变。州将拿剑胁迫肱明相从,肱明厉声曰:“汝亦反寇矣,我岂从汝!”遂遇害,蔡肱明一家32口皆于同日遇害;郭符甲(1605—1648年),字辅伯谭雅文,号介庵,谥节愍,晋江人,曾在南明政权中担任南京户部主事。后来举兵山中,谋图反清复明,最终战殁(亦有说是自缢),“尸七日如生,乡人义而葬之”;吴韩起、张朝綖都是病逝于任上;卢若腾、沈佺期、许吉璟则是抱着反清复明的志向,一路追随郑成功,后来一起渡海隐于台湾,励节终身。
顺应时势辅佐清廷
黄锡衮、苏国瓓、王命岳在清王朝定鼎之后,相继出仕为宦,担任清廷官员,应属第二类人。潘湖叟黄锡衮七岁能诗,日诵千言,明崇祯朝时官至广西思恩府推官累晋巡抚,“因忤马士英乱政,遂弃官隐读于武鸣起凤山”。清顺治五年(1648年)黄锡衮复选庶吉士,一路官运亨通,后以武英殿大学士兼理兵部事。“三藩叛乱”时,黄锡衮出为兵部右侍郎署兵部尚书事,率军平寇有功。后来清廷商议用兵台湾时,朝廷和地方出现剧烈争议,黄锡衮积极主张出兵收复台湾。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10月,黄锡衮以老谢事,疏辞归潘湖老家。应该说,他的一生成就了一番事业,对于后世的影响颇深。苏国瓓在明亡之后入清为官,曾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后来丁父艰归,活到了73岁。王命岳在康熙初年曾出任刑科都给事中,当时南明陈豹占据南澳,王命岳上疏请求招安陈豹,结果建议被否定,还遭夺官,后来郁郁不得志而终。
寄情山水治史穷经
杨明琅、施显属于第三类人。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郑经攻略泉州,其部将何佑奉令将杨明琅及家眷和洪承畴之侄洪士昌、洪士恩等掳往台湾。后来杨明琅又被放逐到台湾淡水垦殖,死于戍所。施显本随哥哥施琅一起投奔郑成功军队,但在施琅脱离郑军后,郑成功迁怒于他,遂于顺治八年(1651年)七月初八残忍杀害了施显。这两人明显运气不佳,但这样的人在鲁东十八士中属于少数。
辜胤奇(辜孕奇)、丁胤甲(丁孕甲)、陈洪谧、梁玉蕤、何运亮、史赞圣的命运轨迹比较相像,他们都是在明朝时出仕,部分还曾在南明政权中也担任过职务,但又迅速脱离官场,或寄情田园山水,或居家治史穷经,直至终老贾南风潘安。特别是陈洪谧,他擅长作诗,其游清源山诗云:“晓谷花耕深带雨,夜船渔火静通潮。”在当时“人竞传诵,以为得眺远之趣”。辜胤奇著有《永和纪闻》、《十七史撮要》诸书,梁玉蕤著有《象山存稿》。何运亮乃何乔远之孙,南明隆武政权灭亡后,他就托迹空门,与志同道合者结成诗社,著有《草间集》、《咏史》、《癸甲草》等书。
古有云:“正义以行乎坦道,明义以舍乎浮名”。鲁东十八士在风云时代中展现了各自不同的胸怀与抱负。虽然他们也不具有改变时局的能力,但他们却因为年轻时的勤奋钻研,共同在教育史上和古代科举史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人们再度走过他们一起用功过的文晖书堂时,他们那时发出的琅琅读书声,依然能在某时振聋发聩。
【责任编辑:黄冬虹】

据福建晋江五店市凌云坊碑志载:闽海泉郡黄王府主神始建於明三十九年(1560年)春前身为金墩宫主神兵部侍郎尚书黄光升统管闽海所有分灵殿黄王宫,清康熙九年(1670年)承旨由宫升格为黄王府,主神卿相大王潘湖叟黄锡衮统管闽海所有分灵殿黄王府。是年秋,清康熙微服南巡在此诏见武英殿大学士潘湖叟卿相王黄锡衮、福建总督姚启圣、水师提督施琅和泉州知府王者都四人共商统一台湾大计,增设边防城墙哨所,敕封潘湖叟黄锡衮卿相大王代天巡狩除妖灭寇,旧时有圣井在焉”。横披:“泉郡黄大王府” 左联青阳金墩黄卿相爷分四方庇民安; 右联 铺锦石厦仁和白沙派六姓除妖魔。外联:威镇闽海,神灵远播”。落款“钦赐卿相潘湖叟黄锡衮”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46 2018 03 17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