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冷风暴剧情介绍影评|从保卫哥谭到守望美利坚-宇时记

影评|从保卫哥谭到守望美利坚-宇时记
这几日偶然在知乎看到了一个问题—— “《守望者》与《蝙蝠侠:黑暗骑士》哪一部更伟大?” 无比中二的口气让我初看时感觉很尴尬,但我随后就陷入了沉思之中。这两部风格截然不同的超级英雄电影,在科幻电影和超英电影的领域里都称得上是独树一帜的佳作,如何比较这两部作品的优劣,的确值得我们去讨论。而我个人也非常喜欢这两部作品,于是就有了下文,原文写在知乎,在公众号也与大家一同分享。(原文有轻微剧透,建议没看过电影的朋友先去看原作)


首先我们必须搞清楚几个概念。
1.漫画《守望者》系列不等同于电影《守望者》;漫画《蝙蝠侠》系列不等同于电影《黑暗骑士》。我们要评价电影伟不伟大就必须把它们和原著漫画取得的口碑成就尽量分割开来,否则就不是针对于电影本身的客观评价。
2.题主所谓的“伟不伟大”,究竟是立足于哪个领域去考量?整个电影史,或是科幻电影范畴,还是超级英雄电影这一小门类。不同的范围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
3.每个人评判电影的标准不一样,对于这两部电影的褒贬意见自然不同,每个人都应该有表达意见的权利不受侵害,我们所表达的任何选择和意见都可以和别人不同,如有差异,大家不应该互相敌视,人身攻击。
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阐述我对这两部电影的认识和分析,希望能对大家的讨论有所帮助。
导演的执导能力
先说诺兰。他在蝙蝠侠系列作品中最为出彩的是对节奏的把控。什么是节奏?节奏就是动与静的切换,是静默与爆发的完美结合,一部节奏完美的电影总会让观众沉浸其中,流连忘返。而在《黑暗骑士》的中后段里,我们可以切分出几个片段:
(1)小丑被抓进哥谭警局,与蝙蝠侠在牢房对峙。此刻小丑轻松自如,而蝙蝠侠和戈登等一众警员也刚从种种事件中抽出身来,得以休息。此刻可以看作是“静”,但“静”的背后是什么?是小丑出逃计划的酝酿。
(2)蝙蝠侠与小丑的对白完成了从静到动的过渡。一个阴谋被小丑一点一点扯出来——瑞秋和哈维已经被绑架,而蝙蝠侠必须二者选其一。蝙蝠侠和戈登突然醒悟,冲出警局,这里完成了动静的交接。
(3)街头狂奔打开了“动”的局面,争分夺秒的双线营救扣人心弦,此时节奏忽然加快,气氛突然紧张起来,直到哈维脸旁边的火和剧场的炸弹同时被点燃,此刻“动”就抵达了极致。
类似的节奏控制在影片后期两船人解除炸弹的场景中依然可以看到,这种静默与爆发的恰当处理让诺兰的电影看起来更恰如其分。

而扎克施奈德的优点则是对漫画作品的逐层还原。纵观《钢铁之躯》《蝙蝠侠大战超人》和《守望者》,“还原”在扎导三部超英电影中均有体现,由外到内说:
(1)首先是在电影中实现漫画的分镜和影调,对多个片中场景进行细致的雕琢和诠释。比如在《蝙蝠侠大战超人中》,扎克施奈德实现了全片影调与漫画色彩的高度吻合,成功的把漫画所描绘的气氛,场景还原出来。
(2)然后在角色的选择和塑造上,完整地遵循了原著漫画的表达。比如《钢铁之躯》中超人在身份认同上产生的迷失——对氪星的陌生与疑问,对地球的熟识与疏远,自漫画《超人:秘密起源》我们就可以找得到许多一致的内容。还有在选择大本饰演蝙蝠侠的问题上,明显参考了《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的外形设定,出演效果很好。
(3)最后就是在深层次主题的挖掘上,非常重视漫画。自《守望者》电影中,我们看到的英雄迟暮,正义变质,和冷战时代元素都是自漫画中一点一滴攫取,既有借鉴也有升华,特别是投射在特殊历史时期的时代之问,振聋发聩。更多有关主题的内容,我后边再说。

综上,我们总结出了两位导演执导超英电影的风格和长处,这也是他们在多部超英电影中一脉相承的元素,在《黑暗骑士》和《守望者》中也不例外。然而,两人最引以为傲的长处其实就是彼此的短处——诺兰胜在节奏恰当,而施奈德输在节奏拖沓;诺兰输在忽视还原,而施奈德赢在细腻还原。这也就验证了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漫画粉丝多指责诺兰忽视漫画安安听书网,篡改中心;而电影粉丝多指责施奈德结构冗繁,剧情沉闷。但是在我个人看来,既然是比较电影的好坏,就首先应当抛开漫画,动画等其他作品的影响和情感因素血战撒哈拉,专注于当前的这两部作品。尤其不能忘记,我们比较的是电影本身是否成功(甚至伟大),而不是谁的电影考据更成功,做的更像漫画。所以在执导能力方面,我认为诺兰的水准更高,《黑暗骑士》的表现是诺兰电影能力的集中体现,扎克施奈德在讲好一个故事的能力上还是弱于诺兰杨乐意,《守望者》的拖沓和沉闷让人有些审美疲劳。
故事的表达方式
然后我想来说一说两部电影讲故事的能力。
在剧情的开启上《黑暗骑士》可以钻一点空子,因为首先作为一部系列作品,《黑暗骑士》有前作《开战时刻》的铺垫,能够在人物的描摹和介绍上减少一些笔墨。而蝙蝠侠作为家喻户晓的超级英雄,其许多经历事迹原本就不需要赘述,特别是在前作已经预告小丑出场的情况下。相比之下,《守望者》作为一部超级英雄群像,而且之前在普通公众的知名度远逊于蝙蝠侠,这就不可避免的让它处于不利的位置。一次性介绍数名新英雄给公众,这种难度是巨大的,参照《自杀小队》的失败就能够看出。好在《守望者》的故事讲的不局促,从枝叉结构开始,一边介绍人物,一边推进剧情,而不是一股脑全塞给观众美啦张博。

在情节的推进,《黑暗骑士》做到了明暗两线的交织,明线是蝙蝠侠,暗线是小丑,小丑挑衅蝙蝠侠,蝙蝠侠追踪小丑,两人的博弈也在推动着剧情的前进肢体を洗う。守望者则是以罗夏对笑匠死亡的追踪为线索,一步步拉出其他隐退的守望者和最终的秘密,更单一一些。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到《黑暗骑士》在结构上强过《守望者》的地方:1.简洁明快。人物更少,但节奏也更快,人物塑造也可以给予更多笔墨。2.双线叙事。张葳葳情节推进和变换更加多样化,有更多组织剧情的可能性。相比之下,《守望者》在这一个方面的问题就比较明显:1.需要着笔介绍的人物太多,节奏必须慢下来。需要让观众既了解人物,又深入故事。而除了主要故事之外,《守望者》还加上了一段和剧情并行的动漫,这样,观众把握故事的难度就更高,故事就更乱陈逸华。2.单线叙事,枯燥难把握。虽然看起来人物众多,但《守望者》实际上是单线叙事,一切故事都来自于罗夏的执意追逐,而随后其他人物的呈现也都是围绕着罗夏的行踪而定,夜枭的出场是救罗夏迷失背后,然后罗夏又拽着几个退役的守望者去找曼哈顿,再后来又是罗夏去追踪法老和曼哈顿的秘密工程。由此诞生的剧情,非常单一。
而在结尾的谢幕中,我看到了两部片的相似。《黑暗骑士》中蝙蝠侠牺牲了自己的声誉,把犯罪行为揽下,给哥谭以希望边茂富。《守望者》中,曼哈顿博士在法老的劝说下,背负着摧毁人类的威胁渐渐远去,给人类以力量。这是同类型的情景,也造就了相似的结果。但是由于在讲故事方式上的区别,《黑暗骑士》更能获得普通公众的共鸣和赞叹,而《守望者》给予人们更多长远的启示和迷思。
所以,如果论讲故事,我更偏向于大情节(即交代清楚所有线索和信息,并有全面的结果叙述)的《黑暗骑士》,它是商业电影和艺术水准的完美结合,既让大多数人看得过瘾,也能有高明艺术技巧的展现。而有小情节倾向(即对部分信息,线索隐藏,最终留下思考和想象空间)的《守望者》缺少了一点讲故事该有的“套路”或者说是技巧,想说的太多,但表达的篇幅有限。

主题的挖掘诠释
在主题方面,我想先提及一部2013年出品的相关纪录片——《烈焰升腾:黑暗骑士三部曲诞生及影响》,这部纪录片能够给我们一些有关《蝙蝠侠》电影选题的秘密。一部讲述恐怖主义,经济议题和政治黑幕的三个小时的枯燥电影不一定会招人喜欢,但是把它们塞进“蝙蝠侠”外壳,事情就会发生变化。所以《黑暗骑士》讲的不仅仅是超级英雄的故事,而是许多严肃电影讨论的议题——恐怖主义(小丑等犯罪分子的作为),经济议题(哥谭城市的坍塌和建设)以及政治黑幕(哈维·丹特从光明走向黑暗),等等。这就使得《黑暗骑士》的受众面变得更广,也更加深刻。而《守望者》凶兽篮球,则依旧遵循着“还原”的倾向,同样是严肃的主题——冷战时代(人类千万年来不停息的纷争),不受限制的力量(曼哈顿博士的超能力),英雄迟暮(守望者团体的归隐和限制英雄法案),等等。相比《黑暗骑士》,《守望者》着眼的问题更加深刻,也更为先锋,但是从受众面上讲冷风暴剧情介绍,就窄了一些,缺少了大多数普通观众的支持。毕竟,相较于平日里多见的政治,经济,恐怖分子,谁又会关心离自己更远的全人类生存发展的问题呢?所以这里就看出了两部电影在选题上的差异。
然而,如果就此判断《守望者》选题不如《黑暗骑士》,就显得有些幼稚粗暴王世吹。当巨人曼哈顿行走在越南战场上武之机铠,当罗夏毫无怜悯的干掉杀人罪犯,当笑匠绝望诉说着我们的渺小和无知,谁又能逃离这一份铺天盖地的绝望呢郑毅然?所以《守望者》主题离我们并不远,只是把它放在功利的电影市场里时,它没办法唤起多数人内心的无底深海。所以《黑暗骑士》是柴米油盐,《守望者》是诗和远方,谁更远大,谁更真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选题上,这两部电影只能算是平分秋色。

综合上述三个方面的分析和比较,《黑暗骑士》看起来更优秀,但《守望者》并不差,毕竟相比超英电影领域的其他作品,这两部作品的位置已经非常高红顶位面商人。其内核也和普通的打打杀杀截然不同。至于说,谁更伟大,每一个观众都有自己的观点,我们不该强迫大家一致,也不需要一致。但是《黑暗骑士》在票房和关注度上取得的成绩不应该被抹杀,毕竟,它在好莱坞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我个人认为,在整个电影史上,《黑暗骑士》和《守望者》谈伟大还为时过早,时间还会继续锤炼它们,并赋予它们更多意义。而在超级英雄的电影领域,《黑暗骑士》可以算是伟大。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112 2019 03 06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