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女款秋装如何教好郭靖这样的学生?(下)-于老在线

如何教好郭靖这样的学生?(下)-于老在线

作者:Mr.Wish
版权属于:本源教室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
马钰教给郭靖上乘内功后——
说也奇怪,那道人并未教他一手半脚武功,然而他日间练武之时,竟尔渐渐身轻足健。半年之后,本来劲力使不到的地方,现下一伸手就自然而然的用上了巧劲:原来拚了命也来不及做的招术,忽然做得又快又准。江南六怪只道他年纪长大了,勤练之后,终于豁然开窍,个个心中大乐。
其实做题也是如此。
掌握了学习方法、思维方式、解题思路之后,解题的时候自然就会发现:这道题我会唉~咦,那道题我也会唉……
我自己的学习,以及教学生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这种情形。
马钰教给郭靖上乘内功半年的时候,一次看到一匹汗血宝马,江南六怪一起上阵,根本摸不着马的一根毫毛,但郭靖硬是将这匹马给收服了。
六怪看着不对劲,就在教学时由其中一人突然对郭靖下了狠手(试郭靖的武功),郭靖身体自然反应,就将师父打倒了——也就是说,郭靖在学了上乘内功半年之后,武功就基本上就和师父很接近了。
夜晚,郭靖爬到了高崖上,偷偷跟在后面的六怪,望着高崖,面面相觑,说:咱们可爬不上去。
江南七怪真的是三流角色。
自己武功太低,打架基本靠群殴,倒是很有团队合作的精神。但问题是群殴也打不过人家啊。七个人打丘处机一个人,打了个平手,后来碰到了黄药师,一点还手之力都没有。
这倒也没什么,毕竟路飞他们打boss的时候,基本也是群殴,但江南七怪还脾气暴躁、自视甚高、见事不明,教学生也是教的一塌糊涂的。
不过人品还是不错的,也很有骨气,这点倒是很让人敬佩的。而且对郭靖是真好杨楠峰,真的是把郭靖当成六个人的儿子来养了。
早到丘处机,晚到后来的杨过,都对江南七怪的人品骨气赞誉有加,但没有人认可他们的能力,不管是自己学习的能力还是教学生的能力。
4. 因材施教
说起来郭靖也真的是运气很好。
他的主角光环,不像是其他的武侠小说或修真小说那样女生贾梅全传,这些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都是吃了什么药、得了什么仙丹,就像是虚竹一样。
郭靖的运气好在:他总是能够碰到贵人,能够帮助他、指引他的人。
而有趣的一点是:这些贵人,往往也都是郭靖自身的性格所意外造成的机会而得来的。
比如,真正把郭靖引到一流高手的明师洪七公——洪七公教郭靖降龙十八掌,看似是黄蓉的厨艺换来的,但其实也是因为洪七公对郭靖本身就很欣赏,如果是奸恶之徒,即便黄蓉愿意做洪七公的一辈子的私人厨师,以洪七公的为人,也断然不会传授武功的。
而黄蓉之所以和郭靖好,是因为在黄蓉“落难”的时候,郭靖对黄蓉真心好。一见面就花巨资请黄蓉吃饭也就算了,当黄蓉张口要汗血宝马的时候,郭靖竟然毫不犹豫直接就给黄蓉了。黄蓉这个离家出走的中二病发作少女,看着这个莫名其妙对自己这么好的冤大头,内心无比感动,由此而引出来后面的一系列的事情。
而郭靖之所以有钱请黄蓉吃饭,是因为自己救过成吉思汗,在成吉思汗最危险的时候,和成吉思汗并肩作战,并且建立了了不起的战功。
他之所以能有机会救成吉思汗,是因为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救过一个落难的将军哲别。
当然这是故事,是小说,不过在生活中,这种轨迹也是存在的,只不过不如小说中那么清晰、那么“霸道”。
这就像是我有时候能从一个学生的行为,隐约猜出他的家庭状况(比如他父母的见识),以及看到他将来的人生的样子。
郭靖的第二个明师,就是洪七公。
如果说马钰和江南七怪算是郭靖的小学老师,那么洪七公就是郭靖的中学老师。
马钰和江南七怪给郭靖打下了根基——没错,江南七怪对于郭靖打根基还是有很大的功劳的,毕竟带着他做了那么多的题。
而洪七公因材施教,将郭靖带入了一流高手的大门至尊女王爷。
洪七公和郭靖见面没多久,就看出来郭靖的武功的特点是:基本功很扎实,沉稳有余,灵巧不足。
这种人,如果强要去和黄蓉这种人比灵巧,比变化,那么就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自然吃亏。于是他顺着郭靖的这个特点,教给郭靖以简明力道为主的降龙十八缺三掌,学完这套掌法之后,郭靖竟然也能同白驼山西毒欧阳锋的侄子欧阳克打个平手,而原来远远打不过的那些人,则成为了郭靖的手下败将了。
因材施教,本来就是教学的根本性法则,也是最为根本的学习方法。
在《论语》中,提到一个故事。
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路问孔子:听到就应该马上去做吗?
孔子说:有父兄在,你怎么能够一听到了就马上去做呢?(意思就是说:要先去请示父兄,得到他们的批准后再去行动。)
另一个弟子,冉有也问孔子:听到就应该马上去做吗?
孔子回答说:当然应该马上去做。
公西华(也是孔子的弟子)就提出疑问:为什么同样的一个问题,老师您给了两个不同的答案呢?
孔子说:冉有做事总是退缩,所以我激励他勇敢去做;子路行事勇气超人,所以我限制他过于刚勇。
所以,孔子会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告诉他们不同的处理方法。
在我的《学习习惯培养》课程中,我提到过:应该顺着孩子的喜好、性格特点去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比如我外甥女,性子急,不是那种能够坐得住的、慢慢的读书的人,所以我就给她讲故事。(而另一个朋友的孩子,就能坐得住,那么就只要给他提供合适的书籍和路径,就可以了。)
她喜欢看动画片,我就将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动画片结合起来。
我给我外甥女讲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本来我以为她可能会更喜欢《哈姆雷特》(最为有名的一个故事),但事实却是:我外甥女对哈姆雷特一点兴趣都没有,她最感兴趣的却是《李尔王》。既然如此夺狱困兽,那么我就顺着她给她找来《李尔王》的戏剧看。
戏剧本身是比较枯燥的,背景简单,也没什么特效,姜柔伊纯粹靠对白和故事情节本身去推动,但因为感兴趣,我那个急性子的外甥女竟然将3个小时的话剧都看完了人柱爱丽丝!
3个小时啊!就算是成年人,看这种话剧都会觉得很枯燥的,但一个9岁的、急性子的(看动画片都要快进)的小女孩,居然能坐得住将其全部看完了!!
所以说:顺着孩子的喜好去学习(引导),就会事半功倍。
但是也得承认,“因材施教”在大班教学中是无法实行的,换谁都一样。
哪怕是小班,学生和学生之间都会有很大的差异,在分班的时候可能觉得这几个人都差不多曲比阿卓,但稍微过上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出很大的不同了。
能够实行因材施教的,只能是三种情况:
父母给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时候教给孩子学习方法,帮助孩子建立好的学习习惯。
校外的单补老师。缺点就是费用太高,而且单补老师往往对于学生的了解也是很有限的。
学生自己调整。也就是学生自己掌握学习方法,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一些调整,这个方法有点像是健身,见效慢,但效果持续时间很长,时间越久就越能体现出来威力。
洪七公将郭靖带入了一流高手的境地,虽然还远远比不上黄药师这些人物,但至少进入了门槛。
郭靖就像是游戏中的打怪升级,开始时的对手是沙通天的徒弟这种,出场一、两次就领了便当的人物;然后是沙通天、欧阳克这样的和丘处机一个档次的人物了;但自从洪七公教了郭靖之后,沙通天、欧阳克这些人就逐渐成为了打酱油的角色了。
5.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但最后,真正将完成“点睛之笔”的,是老顽童周伯通。
严格来说,周伯通是绝对称不上“明师”的,他其实根本不懂得、也不愿意去教徒弟,因为他的关注点都在于自己学上面。
古人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中,唯一的一个,真真正正的,以学武为乐,以钻研武功为爱好的,就只有老顽童一个人。他没有任何的功利之心,也没有想过学完武功之后要做什么,就是喜欢学,为了学武功,他甚至动过拜郭靖为师的念头。
《神雕侠侣》最后,华山论剑,一灯大师视名为虚幻(看透),黄药师视名为粪土(瞧不起),而老顽童内心一片空明,压根就没有“名”这么一说,完完全全的赤子之心。
在禅宗中,有这么一个很有名的公案。
五祖弘忍要神秀和慧能分别做偈,神秀做的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而慧能做的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弘忍认为慧能的这首偈的境界更高,于是将衣钵传于慧能,是为六祖慧能法师。
周伯通的境界,就暗合了六祖慧能的这首偈。
所以,其余众人也都拜服,尊周伯通为“中顽童”。(不过武功也的确是周伯通最高)
而老顽童,之所以教郭靖《九阴真经》,是出于一个大大的玩笑。
因为他自己要遵从师兄的命令不能练习九阴真经,但又很想看看九阴真经到底有多厉害,所以就想让郭靖学习。
但郭靖又不愿意学九阴真经,所以周伯通就骗郭靖说女款秋装,这是我自己想出来的武功,你先学着再说。
于是便有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教学”情景:
老师自己是不会这门武功的,在教学生的过程中超级逃亡犯,老师也只念武功的招数,但自己并不进行任何演示。徒弟是否做对了,师父也并不完全清楚。
就这样,在忽悠之下,郭靖学会了九阴真经,虽然是囫囵吞枣般学会的,但是在过后的实战过程中,尤其是在观看及参与顶尖高手的比武中,郭靖对于九阴真经的理解越来越深,及至若干年后,率领群雄,镇守襄阳坦克鸭嘴鱼,武功也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称为中原五绝中的“北侠”。
很多教育者会贬低“死记硬背”华容道精装版,认为“要先理解然后再记忆”,或者就是“理解性记忆”。
我原来也是这么认为的。
——尤其,对于我这种记忆力很差、但理解力不错的人来说,似乎更有理由支持这个观点。
直到我开始教学生为止画龙点睛造句。
当我开始教学生之后,我发现,其实很多时候,一个最为高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先将公式(或单词)死记硬背下来,然后在随后的大量习题当中进行巩固。(高中生是不缺习题的,学校会留一大堆的题目。)
如果开始不背会,那么在随后的每一道题目当中,只要一牵涉到这个知识点,学生的反应速度就会放慢,甚至想不出来思路,从而大大降低从做题当中的收获。而且,很“有趣”的一点是:如果他们不背会(比如公式),那么即便他们后面做很多题目,他们仍然记不住这几个公式,或者记得很模糊,非常容易在做题的时候产生混淆,或者迟疑btsow。
也就是说死神汉克,有的学生最开始就记住公式了;而记不住公式的学生,即便做很多题目,仍然记不住(包括记不熟)公式。
我也试过给学生演示推导公式,也就是让他们去理解。但我发现:当我演示的时候,学生会非常佩服,感叹一下子就搞明白了这些公式的来龙去脉。然无卵用,学生在下次做题的时候,仍然背不住公式,仍然不会做。
也就是说:在某些场合,对于某些人而言,“理解”对于记忆的增强,要比预想中弱得多。
但是,如果让学生最开始的时候,用一些最为简单的方法(就是高频率重复)记住公式,虽然是一个“临时记忆”(或短期记忆),但因为随后会做大量的题目,在做题的过程中会不断进行复习,学生就能将公式记得很牢靠,并且在做基础题的时候反应速度快了很多,这个时候再去讲推导,去理解,就容易了很多。
其实也就是郭靖这样的学习方法:先记住,然后在随后的连续不断的实战中进行领悟。
当我发现这件事的时候,对于我还真是一个“打击”,因为我以前一直是“理解派”的拥护者。但是,也加深了我对于学习方法的理解:所谓学习方法,就是根据学习材料的不同,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在可选的方法中,哪样更有效就用哪样,根本不拘一格。
而这,就很像是风清扬教令狐冲独孤九剑了。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80 2019 02 23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