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包青天之菩萨岭国学大师有这样一套36字养生经-净莲花

国学大师有这样一套36字养生经-净莲花

关于这个世界,我们有太多疑问:为什么生活条件好了,人却没以前幸福?到了一定年龄,该如何看待生死?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能为现代人带来什么?近日,本报记者专访国学大师楼宇烈先生齐尔德,听他把脉国人心灵困境,述说“三理养生”的奥秘。
人最大的痛苦是做不了自己的主人
楼宇烈先生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长期从事宗教、国学和昆曲等研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实践者。一身棉麻衣服,脸上挂着笑,吴正元82岁高龄的楼宇烈先生,连续讲课四五个小时,仍精神十足薛安克。
《生命时报》:眼下,人人喊累,觉得精神压力巨大。物质越来越丰富,为何人却开心不起来?
楼宇烈:完整的人格应包括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两部分,前者是基础,缺乏后者则是“行尸走肉”。可现在很多人已被严重物化,做什么都带功利性,沦为金钱的奴隶梁静慈。可以说,累是因为你放弃了选择,也放弃了你自己的心。心乃人身之君,以心管五官,进而管外物。如果放弃了自己的心,五官被万物管了,眼睛想看更美的,嘴巴想吃更好的,身体想住更大的房子……心随万物变化,便很难达到安宁状态,想开心就更难了。
《生命时报》:中国传统文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帮我们解决环境污染、社会风气败坏等问题?
楼宇烈: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不能丢。解决目前困境,首先是人本主义精神。人有能动性,要在最大程度管好自己,反省自问、自觉自律,讲究“天人合一”,不做过分的事。任意妄为会损害本性,现在严重的环境问题即是表现之一。其次是讲究“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核心不是绝对服从韩衍隽,而是人人要按自己的身份、地位履行各自的职责,管好自己的行为。人人都遵守规范,社会才不会乱套,风气才会慢慢变好。从个人层面来讲,我建议大家多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如四书五经等。
“我不怕老,也不惧怕死”
《生命时报》:“常回家看看”被写入法律、老人摔倒敢不敢扶成为问题,对这些“孝缺失”现象,您怎么看?
楼宇烈:这太悲哀、太荒唐了。孝敬父母、养育孩子,是做人最基本的本分,很多人连这都丢了。中国的家庭文化与西方不同,西方重视个体独立性,而中国讲究“血浓于水”。我认为,最好的养老是在家里。政府应促进各地平衡发展,想方设法鼓励中青年人在当地就业,减少因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妻离子散”。
《生命时报》:英国曾有一项调查,发现中国人最怕老。您已82岁高龄,对生死怎么看?
楼宇烈:这个调查结果让我感到很意外。按理说,国人是不那么怕老的。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很多人到了六七十岁,会自己找个安静的地方等待离开人世,不少人会为自己提前置办棺木、寿衣等。怕老,最关键还是没看明白生死。我不怕老,也不惧怕死,因为生、老、病、死都是必然。
很多人追求长寿,现在的科学技术也一直在寻找各种让人不死的方法。但我希望,我们不要总把自己看得太大,相对宇宙,人是非常微小的。如果人只有生没有死,无数的生命不断累积,地球必然难堪重负。不管从肉体自身,还是我们生存的环境看,追求永生都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既然死是必然,又有何惧?
36字“三理养生经”
《生命时报》:早在上世纪80年代,您就开始研究中医,在您看来,养生的关键是什么?
楼宇烈:30多年前,我担任北京大学哲学教研室主任。有位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瑞士留学生找到我说,他在中国学了一年中医,但用的还是西医的方法,他觉得中医根源于中国传统哲学,想跟我学中国哲学。正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关注中医。
养生最关键的是养心,顺应自然。很多人靠食补、药补养生,我认为,都是没抓到中医养生的精髓。如果身体不缺,这样补容易导致营养过剩,对青少年儿童、老年人的伤害更大。每个人情况不同,一定要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循天道”。现在很多人都活在数字里,每天测好几次血压、血糖,稍微高点就紧张得不得了;每天一定要走够一两万步,做50个俯卧撑,跑够10公里。关注自己的健康是好事,但如果被数字绑架,为此焦虑紧张柯哲娴,反而对身心不利。
《生命时报》:您提出过“三理养生”田惠萍,即生理养生、心理养生、哲理养生,每种养生的重点是什么?
楼宇烈:中医不是简简单单地治极品家丁后传病,而是把“治人”作为根本出发点,所以提倡“养”生,讲究阴阳平衡,治未病。中医养生有“三理”,生理养生是第一层面。首先要“动静适度”。除跑步、游泳等看得见的动,也可选择内在的动,如静坐、坐禅等。其次是“食养”,关键在“节制”二字,养好脾胃就能防很多病。最后要“起居有常”,生活规律,少熬夜。
心理养生是第二层面,有两个重点,一是调节好情绪,二是调适好七情六欲田鑫雨。大喜大悲都伤身,不能过度。按照中医理论邱永汉,如果一个人能保持平和心境,真气就能内存,各种外邪便无法趁虚而入。正所谓,“仁者寿”。
哲理养生是第三层。它是更高层次的养生,涉及人生观、世界观。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就提出了一些哲理方面的养生说法,叫“六然”“四看”。“六然”指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处事断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四看”指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怀包青天之菩萨岭,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见识。
就我自己来说,我没有专门的“养生时间”,而是力求简单。总结起来,生理养生有12个字,即“拍拍打打、蹲蹲起起、扭扭捏捏、溜溜达达”。我家的电水壶等家居用品被我特意放在地上,这样倒水时顺便就能“蹲蹲起起”了。“嘻嘻哈哈,大大咧咧,松松垮垮,从从容容”是我的12字心理养生经鹫冢庆一郎,凡事告诉自己放松精神,遇事不慌,开心从容地为人处世。此外,还有“法无定法,因人而异,理有常理,顺其自然”的12字哲理养生无铁炮,核心就是别太执着,虽“法无定法”,但“理有常理”,世间人事千奇百怪,放下执念,顺其自然便好。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194 2019 08 12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