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北京站到天坛医院国家报仇百年不晚,且看看汉朝的忍辱负重和宋朝的忍辱偷生-神秘野史搜罗

国家报仇百年不晚,且看看汉朝的忍辱负重和宋朝的忍辱偷生-神秘野史搜罗
温馨提示: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欢迎投稿、爆料 请联系QQ:74010
商务赞助 请联系QQ:80002230 80004519
秦汉之际,匈奴头曼单于太子冒顿杀死他的父亲,夺取单于之位。这是一位强有力的君主,他东灭东胡,西击大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很快便控制了整个蒙古草原,号称控弦之士三十万。
汉初,匈奴不断侵犯汉朝边境进行掳掠。高帝七年(前200 年),匈奴南下攻打汉分封的诸侯国韩,韩王信不敌而投降。匈奴直抵晋阳。汉高祖刘邦率三十万大军前往阻击,在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北)陷入匈奴包围圈,被困七天七夜,险些被俘。高祖通过贿赂单于阏氏(夫人),才得以逃脱。此役对汉朝来说是一次重大挫败,百姓编歌谣:“平城之下亦诚苦!七日不食,不能彀弩。”

白登之围后汉朝开启和亲之路
平城之战令高祖意识到,当时尚不具备用武力解决匈奴问题的国力,于是采纳谋臣刘敬的建议,与匈奴缔结“和亲”。和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第一,汉将一位公主嫁给匈奴单于;
第二,汉每年送给匈奴大量丝绸、酒、食物等礼物;
第三,汉与匈奴结为兄弟之国;
第四,双方以长城为界,互不侵犯。
高祖死后,惠、吕、文、景四朝均选送公主,与匈奴续订和亲之约除虫大将军,赠送的礼物数量逐年增加。
“和亲”虽然缓解了汉匈之间的紧张关系,但匈奴一旦遭遇灾荒薄其芳,就撕毁合约,南下掳掠。文帝十四年(前66 年),匈奴十四万骑兵甚至深入到距长安仅七百里的地方。

冒顿(mò dú)(前234年-前174年),挛鞮氏,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杀父自立,首次统一了北方草原,建立起庞大强盛的匈奴帝国。
更让汉朝君臣感到耻辱的是,高祖死后,冒顿单于送了一封国书给吕后,说:“陛下独立郑幺妹,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我孤独寂寞,陛下也孤独寂寞,我们两个寡居的君主都很不快乐,无以自娱,还不如我们以己所有,换己所无)
吕后大怒,要斩使者,发兵攻打匈奴。当时群臣情绪激昂,但几位头脑清醒的大臣,北京站到天坛医院理性分析形势,认为出兵并没有必胜的把握。吕后知道他们说得有理,侯阁亭只得婉辞回书,重修和亲之约。
匈奴无疑是汉的心腹之患。文帝时,贾谊曾上书,发出“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的慨叹。其所谓“可为流涕者”指的就是匈奴边患。他痛心道:“今匈奴嫚娒侵掠,至不敬也,为天下患,至亡已也,而汉岁致金絮采缯以奉之。”“陛下何忍以帝皇之号为戎人诸侯,势既卑辱,而祸不息月牙肉,长此安穷!”

汉文帝阅兵细柳营
文帝时曾有意抗击匈奴。文帝三年(前 177 年),匈奴入侵河套地区,文帝调集八万骑兵,前往高奴五龙夺凤,准备阻击。匈奴闻风撤走。文帝亲临甘泉,阅兵视察。恰在此时,国内发生诸侯王反叛事件,文帝遂罢兵回朝。次年,匈奴求和亲,文帝召开朝议,让大臣讨论是继续和亲还是出击朱焱淼。结果大臣都认为应当和亲,致使文帝放弃北击匈奴的想法。
壮怀激烈的武帝,决心彻底解决匈奴问题。武帝一直非常清楚汉建立以后的政局变化和自己的使命,他曾说:“汉家庶事草创,加之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他在位五十四年,大部分精力用于反击匈奴。
元封元年(前110 年)岁首十月,武帝第一次领兵北巡。十八万骑兵分十二部,浩浩荡荡,从云阳出发,经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在那里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
他派使者向单于宣战:“南越王头已县(悬)于汉北阙矣。单于能战,天子自将待边;不能,亟来臣服。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为!”单于大怒,立斩接待使者的官吏,扣押汉使者,但却不敢应战。

汉武帝茂陵石雕之伏虎,霍去病墓前
在汉朝长期针锋相对的强力对抗之下,匈奴遭受沉重打击后内部发生变故。汉宣帝五凤年间(前 57—前 54 年),匈奴分裂为五单于,后兼并为南北两部。南部呼韩邪单于为了求生存,向汉称臣归附,并于甘露元年(前53年)遣子入侍。
甘露三年(前 51年)正月,呼韩邪单于亲自入长安朝见汉天子。宣帝以“客礼待之,位在诸侯王之上”,并颁赐黄金质“匈奴单于玺”,以册封形式承认呼韩邪为匈奴的最高首领。
呼韩邪担心受到北匈奴郅支单于的攻击,希望留在保禄塞(今内蒙古包头西北),为汉保卫边塞。汉匈结束了近一百年的战争关系,进入一个全新的友好相处的历史时期。

960 年宋朝建立。早在北宋建立以前近半个世纪,由契丹人创建的辽帝国就已经雄踞于中国北方及草原地区。936 年,辽朝从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手里获取燕云十六州,国力空前提高,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别于以往游牧政权的具有多元社会经济形态的新型帝国。
宋太宗时期两次伐辽,高梁河之战和雍熙北伐均遭惨败申善雅,宋军元气大伤,太宗本人也锐气尽失,再也不谈收复燕云之事。太宗去世,其子宋真宗即位之初,曾向辽朝表达了愿意和好的意向,却受到辽朝的冷遇。因为当时宋朝不仅在辽朝面前失去了优势,而且正深受西北党项人的困扰。辽朝统治者看透了宋朝的软弱和所处的困境,因而决定加强攻势。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 年)八月,辽军在辽圣宗和萧太后的亲自指挥下,以收复“关南之地”(指后周世宗北伐时夺得的瀛州、莫州以及瓦桥关、益津关、淤口关一线以南的地区)为名,再次大举南侵,直抵距离北宋首都开封不过一百公里的澶渊。

澶渊城下之盟
在辽军主帅萧挞凛被宋军的强弩射死、骑虎难下的形势下,辽朝统治者决定尽快同宋朝议和,以摆脱危险尴尬的境地。宋真宗也愿意何谈,并确定了只可给钱、不许割地的谈判底线。双方最后签订了“澶渊之盟”。具体内容有:
1. 宋朝每年给辽朝绢二十万匹和银十万两,以为“助军旅之资”。
2. 双方沿边州县各守境界,严格制止对对方边界的非法侵入。
3. 双方均不得接受对方逃亡人员,对逃入对方境内的人必须遣返。
4. 双方交界处的城池和边防设施可依旧保存 葺,但不得增针对对方的军事设施。
5. 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此外,双方还就外交礼仪和彼此名分地位作了约定:双方约为“兄弟之国”,辽圣宗称宋真宗为兄合数列,宋真宗称辽主为弟,并称萧太后为叔母。彼此以“南朝”和“北朝”称呼对方。这种虚构的亲属关系实际体现了双方的平等地位。
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力量相对均衡条件下互相妥协的产物。虽换来了辽宋一百多年的和平,但也带来了消极影响。它使宋朝君臣从此忘战去兵,羞言武备,奢谈太平,对外常常屈己讲和。后来在与金国议和时,甚至不惜丧失民族尊严。

1125年金朝联合北宋灭辽,随后大举南侵。金朝同时还派出了勒索宋朝的使者。一边出兵,一边出使,成了此后金朝对付宋朝的一贯手法。
金兵推进异常迅速,西路金兵出发不几天就打到太原城下。与此同时,金使来到汴京,盛气凌人地要求宋朝割地称臣。宋徽宗心惊胆战,不得已颁布“罪己诏”,为便于逃跑,诏命传位于太子赵桓,自己退位,称“道君教主太上皇帝”。
金军虽然攻势凌厉,但进展并不顺利。此时宋朝的西北边军和各地驻军正纷纷来援,金兵长途奔袭,孤军深入,又顿于坚城之下,犯了兵家之大忌。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宋朝君臣戮力同心,同仇敌忾,守住汴京、重创敌军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继位的赵桓即宋钦宗,畏敌如虎,根本不相信宋朝军民能够挽救危亡。因此,汴京保卫战刚刚开始,宋钦宗就接连派使者向金兵乞和,对李纲唇焦舌烂的战况分析,只是敷衍搪塞而已。

抗金名臣李纲(1083—1140年),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
金方提出了极其苛刻的议和条件:
索要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绢彩各一千万匹,马驼驴骡各以万计;
尊其国主为伯父;
凡燕云之人在汉者必须全部归还;
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之地(史称河朔三镇);
以亲王宰相做人质。
金人的胃口实在太大了,所要金帛之数即使竭宋朝天下之财亦难凑足。三镇是宋朝立国的屏藩,赵家的祖坟也在此地。尽管条件如此苛刻,宋钦宗为求苟安无事,还是全部答应下来,下令搜括汴京诸色人等的金银,好容易括得金二十万两,银四百万两,民间积蓄已空。
金军一面答应讲和以麻痹宋朝君臣,一面照旧攻城夺地,并利用战场上的胜利逐步提高议和条件,诱使宋朝步步屈服。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兵再度南犯,东京城被攻破。宋钦宗亲自到金营议降,答应称臣,割让河北、河东地区。
金军先后将宋徽宗、宋钦宗扣押在金营。金朝皇帝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为庶人,立张邦昌为伪楚皇帝。粘罕、斡离不分别押着宋徽宗、宋钦宗和后妃、宗室、臣僚共三千余人,北归金朝。北宋就此灭亡。

南宋 中兴四将图(局部)
此时,宋朝皇室宗亲只剩下康王赵构这棵独苗。随后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皇帝位,也就是后来的宋高宗。
通过南宋军民的浴血奋战口琴草堂,宋、金之间的对峙格局逐步形成。宋军从不战自溃到愈战愈勇的变化,使金兵付出了愈益沉重的代价。以岳飞、韩世忠、吴玠等人为杰出代表的抗金将领在战场上的表现,有力地证明金朝统治者根本不可能将南宋置于死地。
在此背景下,金朝对南宋的政策也出现了从消灭到议和的重大转变。绍兴八年(1138 年)底,宋金议和。双方以黄河为界,南宋向金称臣,每年进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金方同意“赐还”原伪齐所辖的河南、陕西等地,并归还宋徽宗和郑皇后的梓宫以及宋高宗的生母韦氏左崴崴。因为这一年是金熙宗天眷元年,所以史上又称“天眷议和”。宋、金双方取得暂时和平。

南宋李公麟《迎銮图》(局部)。宋高宗时,大臣曹勋奉旨到金朝迎接客死他乡的宋徽宗及其皇后的灵柩以及高宗生母韦太后南归。
绍兴八年(1138 年),宋高宗诏令定都临安,向金人显示要偏安东南,放弃恢复旧疆。同年底,宋、金双方第一次达成和议(即“天眷议和”)。议和后,宋高宗宣布大赦天下,尽撤淮南守备,以为从此可以安享太平。
为了夺回河南、陕西,强迫南宋接受更加苛刻的议和条件,绍兴十年(1140 年)五月,金朝悍然撕毁墨迹未干的和议,兵分四路,大举攻宋。金人毁约南侵的警报,给了宋高宗、秦桧当头一棒,再次以铁的事实证明一味屈膝求和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和平。
幸赖广大军民为挽救大宋的危亡而浴血奋战,金军不断败退。正当岳飞准备举兵收复中原,“直捣黄龙府皇女艾莉婕,与诸君痛饮”之时,宋廷为了向金朝乞和,竟强令岳飞退兵,所复失地又沦入金军之手,一代抗金名将岳飞也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处死。

南宋 中兴四将图(局部)
绍兴十一年(1141 年)十一月,完颜兀术表示同意议和,并对和议条款做了具体规定。宋高宗全盘接受,议和正式达成。主要内容有:
1.南宋“世世子孙,谨守臣节”;
2.确定宋、金边界为东起淮河中流、西至大散关;
3.南宋每年向金进贡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
“绍兴和议”后,宋、金双方虽互有攻战,但基本保持了对峙并存的局面。南宋政权虽得以继续存在,但也只是维持偏安的格局,其军政设施和举措已全无统一王朝的气象。士大夫也不再具有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雄心抱负,士风柔靡内向,官场因循苟且,文恬武嬉,呈现出江河日下的局面。

“山外青山楼外楼世家六月浩雪,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喜妻洋洋。”南宋诗人林升的这首《题临安邸》生动而辛辣地揭示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思进取的精神状态。从 13 世纪开始,随着蒙古帝国的兴起和金朝的衰亡超级地府,南宋面临更为强大的蒙元军队的威胁。
在漫长的抗击外敌入侵的过程中,南宋朝廷的决断能力近乎歇绝,动员能力捉襟见肘,始终被动挨打,最终难逃覆灭的厄运。但南宋军民的英勇抗争却可圈可点、可歌可泣,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来源:华夏人文历史

免责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巴黎舞男,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神秘野史搜罗ID : yeshiv

长按识别二维码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64 2017 08 28  
« 上一篇 下一篇 »